2022年清明时节,雷女士在祭扫时偶然瞥见一座掩映在荒草丛中的孤坟。出于善念,她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5-18 07:06:47

2022年清明时节,雷女士在祭扫时偶然瞥见一座掩映在荒草丛中的孤坟。出于善念,她俯身开始清理这座被遗忘的坟墓。当抹去积年尘灰,斑驳的碑文逐渐显现时,雷女士的指尖突然颤抖起来...... 【消息源自:《贵州荒山发现湖北老兵81年前坟墓,孙女洒泪:爷爷父亲共同抗日,将安葬一起》2022年极目新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战史资料;"老兵回家"公益组织寻亲记录】 2022年清明节的贵州凯里,雷芳握着镰刀的手突然僵在半空。她原本只是来给自家祖坟除草,却在荒草丛里踢到块冰凉的石板。扒开厚厚的青苔,"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二十二师工兵营上尉梅乐三"几个斑驳的字像子弹般击中了她——父亲当年参加远征军时戴的,正是同样的青天白日帽徽。 "这坟少说荒了七八十年。"雷芳蹲下来用衣袖擦着墓碑,碎石子硌得膝盖生疼。她摸出手机拍了张照片发到老兵家属群:"各位叔伯,山上有位抗战前辈没人管,咱不能让他当孤魂野鬼啊。"消息刚发出去,群里炸出几十条语音,有个沙哑的声音突然说:"等等!这名字我好像在台湾忠烈祠见过..." 三天后,"老兵回家"项目的志愿者小陈带着一叠泛黄的档案找到雷芳。台北圆山忠烈祠的档案显示,梅乐三1941年殁于贵州,亲属栏赫然写着"子梅迪文、女梅秀兰"。"您看这个!"小陈指着张1950年的解放军整编名单,"这个叫梅迪文的汽车兵,原属国民革命军第五军运输连——会不会是他儿子?"雷芳突然想起父亲说过,当年很多部队都是父子兵,哥哥战死了弟弟顶上,父亲没了儿子接着打。 线索像散落的弹壳被一颗颗捡起。在湖北黄梅县退役军人局,工作人员从发霉的户籍册里翻到关键一页:梅迪文2019年去世,留下个女儿叫梅燕。当电话接通那一刻,六十多岁的梅燕正在厨房淘米,听见"梅乐三"三个字,不锈钢盆咣当砸在水池里。"我爹临死前还攥着张老照片,说'找不到你爷爷,我闭不上眼'..."电话那头传来压抑的抽泣,像隔着八十年的雨幕。 梅燕连夜坐高铁赶到贵州。在长满野蕨的坟前,她抖开张1952年的老照片:穿解放军服的年轻人站在卡车旁,眉眼和墓碑上的名字一模一样。"这是我爹参加解放军汽车团时拍的,他总说当年跟着杜聿明将军打昆仑关,后来部队被打散了..."山风卷着纸钱灰打旋儿,梅燕突然跪下来重重磕了三个响头:"爷爷,我爸找您找了一辈子啊!" 2022年4月5日清晨,昆明金陵陵园飘着细雨。工作人员捧着覆盖国旗的骨灰盒走向墓穴时,梅燕突然从包里掏出个铁皮饼干盒。"让我爹也回家吧。"里面是梅迪文生前珍藏的勋章——1944年滇缅战役的铜质奖章、1951年西南运输线的模范奖状。当两代军人的遗骸终于躺在同一片松柏下,几个穿旧军装的老兵突然齐刷刷敬礼,他们褶皱的袖口上,还别着褪色的"中国远征军"臂章。 迁葬仪式结束后,雷芳看见梅燕独自在墓前摆了两盅白酒。"我爸说过,当年在缅甸丛林里,战士们最馋的就是老家黄梅的封缸酒。"梅燕把其中一杯缓缓洒在并排的两个墓碑前,"爷爷,爹,你们尝尝,现在日子甜了。"远处不知谁放起了《松花江上》,嘶哑的旋律惊起一群白鸽,扑棱棱飞过陵园里成排的黑色大理石墓碑,那些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正一个一个被擦亮。

0 阅读:88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