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26日下午,中央就重庆直辖管辖方案在李鹏办公室展开讨论,当时,四川

墨色流年深 2025-05-17 16:54:15

1996年6月26日下午,中央就重庆直辖管辖方案在李鹏办公室展开讨论,当时,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省长宋宝瑞提出大方案,建议把广安、南充、达川纳入重庆直辖市范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正进入一个发展与改革交织的关键期,三峡工程,这项被誉为“世界级工程”的水利计划,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工程的核心不仅在于发电与防洪,更牵动着百万级人口的移民安置问题,而重庆,恰是这场国家级工程的地理核心,长江上游的自然特征、地貌限制和现有基础设施,使得重庆成为最为合适的协调中心,此时的重庆仍隶属于四川省,而四川省所辖范围之广,人口之众,管理之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庆的快速响应与资源整合能力,此背景下,中央决策层开始重新审视重庆的行政级别与功能定位。 事实上,重庆的直辖并非突如其来,早在抗战时期,重庆就曾临时承担国民政府首都的职责,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领域迅速集聚资源,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作为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所在地,一度成为统筹西部的行政枢纽,1954年行政区划调整后,重庆归入四川省,但其经济地位和城市规模始终在省内独树一帜,到1983年,重庆被列为国家计划单列市,经济上享有省级权限,成为除四大直辖市外唯一拥有如此地位的城市,这些历史积淀,为其后来的再度直辖埋下伏笔。 推动重庆设为直辖市的直接动力,源自三峡工程的全面实施,三峡作为国家一号工程,其复杂性不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在于如何对百万人口进行合理安置,以及如何将库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原有的行政体制难以满足这种统筹需求,1995年前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多次实地考察库区,深感需要一个具备综合协调能力、行政独立性强的管理平台,于是,设立直辖市成为最具可行性的方案。 1996年,一场关乎重庆命运的关键会议在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召开,与会者包括李鹏本人,以及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省长宋宝瑞等主要地方领导,谢世杰和宋宝瑞提出了一个被称为“大方案”的建议:除原重庆市外,将广安、南充、达州等地一并纳入直辖范围,这一提议考虑了地理毗邻、产业互补、人口分布等因素,试图通过构建一个更大区域的整体行政区,来增强重庆的资源承载力和经济腹地,同时,四川本身的行政压力也能得到一定缓解。 此次区划调整,还带来了行政体制上的深远影响,作为直辖市的重庆,摆脱了原有的地市级行政层级,其管理体系由市政府直达区县,省略了中间层的冗余结构,这种结构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管理成本,原本四川需要分级管理的221个县市单位,在重庆则由42个县区直接对接市级政府,财政支出与公务系统规模因此得到优化,这种“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理念,为重庆快速应对重大工程调度、资源配置、招商引资等方面提供了体制保障。 直辖后的重庆,迅速迎来发展契机,得益于中央在政策、财政、项目上的倾斜,城市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大型水电枢纽等建设迅猛推进,三峡移民安置工程稳步完成,数百万人的搬迁安置有序展开,到2019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成为西部地区首个进入“2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山城格局悄然生变。 当然,发展中的问题亦不容忽视,大城市病、城乡差距、产业结构升级等挑战仍存,人均GDP虽已迈入全国前列,但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重庆在开放程度、科技创新能力、外资吸引力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所幸,重庆并未停留在“资源倾斜型增长”的阶段,而是在新的国家战略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近年来,国家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与成都这两大西部重镇携手,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原本未被划入直辖范围的广安、南充、达州等地,也通过交通互联、产业协作、政策协同等方式,逐渐与重庆形成“边界模糊”的经济圈层,事实证明,即便行政区划未能合并,区域合作依然可以突破体制边界,实现共赢发展。 信息来源: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作;徐塞声编. 《中国共产党重庆100年简史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

0 阅读:2706
墨色流年深

墨色流年深

墨色流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