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病逝于四川的一个小山村里,临终前告知小29岁的妻子潘兰珍可以改嫁,但坚决不能用自己的名声索取钱财!
忆起陈独秀的妻子,高大众与高君曼的形象已然映入脑海。
当然,这二位确实在陈独秀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毕竟前者是包办婚姻的妻子,后者是自由恋爱的对象。
可要说在陈独秀心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女人,当属潘兰珍。
在后人的印象中,潘兰珍好似查无此人。
要说她能够成为陈独秀临终前最大的牵挂,制胜法宝都隐藏在他们的相处中。
与陈独秀完全不同,潘兰珍就是一个打字不识多少的女人。
不仅如此,年少时的她就已经出来打零工。
也正是在工厂的工作,直接将这个苦命的丫头拉入万丈深渊。
作为一个情窦初开的花季少女,工厂中的工人们纷纷向恶狼一样盯着她。
潘兰珍也在胆战心惊中艰苦工作。
毕竟身处泥潭,哪儿那么好脱身。
16岁那年,无奈之下的潘兰珍与其中一位工人同居,并育下一个儿子。
不幸的是,儿子在出生不久之后便夭折。
这件事情就像是导火索一般,直接撬开了男人的残暴。
潘兰珍整日生活在洗衣做饭、工作挣钱与暴打中。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潘兰珍最终选择逃离,隐居在一个贫民窟内。
虽然生活万分艰苦,她每日需要游走在养活自己中。
但潘兰珍的内心却无比的轻松与满足。
直到1930年,在贫民窟居住的潘兰珍,认识了新搬来的邻居李先生。
李先生整日长衫在身,一副知识分子的儒雅气质。
当然,她不是别人,就是《新青年》的创刊者陈独秀。
说到化名李先生,就不得不提他当时的艰难处境。
妻子高君曼去世,两个儿子也先后被恶势力杀害。
就连一生挚友李大钊同志,也为革命牺牲。
外加当时的国民党正在社会中悬赏30000大洋,为的就是拿下陈独秀的头颅。
内心被“黑云”压得密不透风,外围又有人四处搜捕。
陈独秀虽然还是满身的硬骨,但整个人透露出一股忧郁。
细心善良的潘兰珍,很快便察觉到陈独秀的异常。
此后的一段时间,潘兰珍便开始经常言语关心陈独秀,并在生活中时常为他送饭送菜。
低头不见抬头见!
长时间的相处,让二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潘兰珍欣赏陈独秀身上快要溢出屏幕的学识与才华。
而陈独秀也被这个质朴纯粹的女人治愈着。
两人在一起后,潘兰珍继续照顾陈独秀的生活,陈独秀开始教授潘兰珍读书识字。
转眼间两年过去,潘兰珍与陈独秀一直没有属于二人爱的结晶。
于是便选择领养了一个女儿。
本以为一家三口的生活会格外的甜蜜。
谁料,危险的气息正在渐渐向他们的小家逼近。
就在潘兰珍带女儿回老家探亲,再次返回上海的时候。
却得知陈独秀被捕的消息。
当然,也就是这一时间,潘兰珍才知道丈夫的真实身份。
第一反应,她并没有窃喜,而是担心丈夫的生活。
紧接着,潘兰珍开始整理好陈独秀的书信字画,安顿好女儿。
直接选择孤身前往监狱的附近准备租房。
但因陈独秀的学生得知后,将潘兰珍邀请到家中居住。
看到爱妻为自己每日送饭,陈独秀的心中无限感激。
整整五年,潘兰珍就这样每天除了打零工贴补生活,就是前往监狱为丈夫送饭。
1937年,抗战爆发后,陈独秀才重获自由。
出狱后的第一事件,陈独秀直接向外界公开潘兰珍是自己的妻子。
随后的陈独秀又将自己的母亲与家人接到家中共同生活。
潘兰珍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总是掏心掏肺地对所有人好。
时间转瞬即逝,陈独秀的身体每况愈下。
临终之前,他颤抖地告诉妻子可以另嫁,但绝对不能利用他的名声挣钱。
潘兰珍只做到了一半。
那就是再苦再难没有利用过陈独秀名声索取钱财。
而改嫁的事情她没有做到,因为她此生挚爱只有丈夫陈独秀。
二人的爱情实在是让人动容。
可能这就是对相濡以沫、携手同行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