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在其东北战略要地——西里古里走廊一线展开了一系列军事演习与新型武器系统测试,同时在西孟加拉邦东部的卡莱昆达空军基地与多国进行联合空中演训。这一系列军事举措清晰反映出印度军队正将注意力从西部逐步东移,战略焦点对准中印边境及“鸡脖子”走廊等关键区域,意图提升高原作战与多域联合作战能力,进而增强在中印边境的战略存在。 一、为何是“鸡脖子”:西里古里走廊的战略脆弱点 所谓“鸡脖子”(Chicken’s Neck),即印度西里古里走廊,是连接印度本土与东北七邦的狭长地带,宽度最窄处不足25公里。其北接中国西藏自治区,南邻孟加拉国,西侧为不丹边界,地形复杂、交通薄弱,战略安全高度敏感。 一旦该地通道被切断,印度与其整个东北部将失去陆地连接,其地缘重要性不亚于克什米尔。然而,长期以来,该地区并未获得足够的战略重视。在中印边界摩擦持续存在、孟加拉国逐步与中国加强经济合作背景下,印度终于开始加强对这一“软肋”的防卫建设。 二、“Teesta Prahar”演习:实弹验证新武器系统 2025年5月,印度陆军在西孟加拉邦西里古里一线举行代号为“Teesta Prahar”的大规模实弹演习。该演习以河谷湿地、丛林通道等复杂地形为背景,模拟高原河谷中的突发战斗情景,实地测试了印军最新引进的轻型装甲平台、智能火控系统与战场多域指挥系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演习中印军部署了最新的马恒达轻型专业车辆(LSV),以及与以色列合作研发的无人地面侦察平台。演习显示印军正在尝试打破以往“人力密集+落后装备”的传统战法,转向“快速机动+智能打击”的新型作战模式。 三、空军牵引:联合演习密集举行,形成“东向合作圈” 不仅是陆军,印度空军近期也频频在东北部进行多边军演。2025年4月,印度与新加坡空军在西孟加拉邦卡莱昆达空军基地举行第12轮“沙克蒂空中联合训练”,演练了高强度空战、联合打击与防区外指挥系统协调等复杂科目。 与此同时,印度还主办了名为“Tarang Shakti 2024”的多国空中演习,包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等11国空军参与,印度试图借此构建“印太空中合作框架”,同时展示其在高端空军作战领域的能力与姿态。 通过空中力量东进,印度强化了在阿萨姆邦、那加兰邦、锡金邦一线的战略回旋空间,尤其是利用“阵风”战斗机(法制)与S-400防空系统对中印边界形成一定空中威慑态势。 四、东移背后的“中压+西疑”双重战略焦虑 印度此轮“东向军事聚焦”的背后,不难看出其面临的双重战略压力。 其一,是来自中印边境尤其是中方在藏南及中尼合作不断深化的压力。在多次边境对峙中,印度始终未能取得实质优势,中方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后勤能力显著优于印军,令其在战略上陷入被动。 其二,是来自“西部战略不确定”的内耗。虽然印巴局势近期略有缓和,但印度仍然不得不维持大批兵力部署在克什米尔一线。同时,孟加拉国在中国“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推进港口、铁路与高新技术合作,也使印度对其东南后方的安全产生隐忧。 因此,印度此次在西里古里走廊和东部前线的强化部署,本质上是一次“多线焦虑下的战略自保”:既要守住“国家交通大动脉”,又要展示“东向存在感”。 五、未来趋势:中国应继续保持战略耐心与技术压制 印度近期的这些军事动作虽声势不小,但其军工体系仍高度依赖进口,国产化程度远低于中国。尽管印度努力测试所谓“下一代武器”,但大多数仍处于试验或半国产阶段,战术实战能力尚难与中国成熟体系对抗。 对中国而言,最关键的是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兵站补给优化与边境科技化防卫部署,维持压倒性后勤优势。同时在外交上加强与尼泊尔、不丹及孟加拉国的合作,逐步“钝化”印度在东部方向的施压空间。
巴基斯坦恐怖组织喊话印军:给我们93000支步枪,教你们怎么打巴基斯坦!印巴
【14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