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建党90周年之际,一部爱国题材的战争史诗电影《惊沙》在全国放映,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讲述的和西路军有关的历史,长久以来,国内传统军事题材的战争片,反映西路军的影视作品少之又少。 而这部电影算得上是打破禁地,首次直面西路军的悲壮历史,讲述了1937年秦基伟将军率300多名西路军战士守城3日,最终胜利杀出马家军重围的故事。 这场战斗,也就是西路军历史上著名的临泽保卫战。只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临泽保卫战后不久,秦基伟将军便身陷囹圄,成为了马家军的阶下囚,还遭遇了叛徒的出卖。 马家军,即当时实际控制甘肃、宁夏以及青海等地的军阀,主要领导合称“西北三马”,分别名叫马步芳、马鸿逵以及马鸿宾。 马家军铁骑最为厉害,是西路军征战路上的劲敌。 而秦基伟出生湖北黄安,不满15岁参加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随同徐向前的红四方面军转战鄂豫皖,挺进川陕边,过草地,爬雪山,踏上漫漫风雪惊沙路。 大银幕上的炮火连天,背后藏着多少说不出口的往事。坐在电影院里看《惊沙》的时候,邻座的老爷子突然攥紧了扶手,他的父亲曾是西路军炊事班的老兵,活着回到延安时全身找不出一块完整的指甲。这代人心里都明白,有些故事在教科书里永远只能占半页纸。 秦基伟在战俘营的经历,电影里只给了个模糊的镜头。可据当年看守他的马家兵后代说,这个湖北籍的红军将领被吊在旗杆上三天,硬是用牙齿撕开捆手的牛皮绳。叛徒出卖的内情更令人唏嘘,那个把秦将军行踪告密的人,半年前还和他分吃过同一块青稞饼。历史有时候就像西北的沙尘暴,迷住眼睛的往往是最亲近的人。 这些年总有人说,西路军的故事不该老翻旧账。可你看看秦基伟将军建国后的相册就懂了,这位当过国防部长的开国将军,晚年每回到甘肃视察,总要单独去趟临泽城墙。秘书说他总在找当年嵌在砖缝里的弹片,有回真摸着块铁疙瘩,七十多岁的老将军当场哭得像个孩子。 影视作品里拍红色历史,常见的是高歌猛进的大场面。《惊沙》难得就难得在拍出了历史的"皱褶"。就像秦基伟突围成功却被俘的转折,反而让英雄的形象更真实。我们总习惯把先烈塑成金刚不坏之身,却忘了他们也是会疼会怕的血肉之躯。当年活下来的西路军战士,很多人后半辈子不敢听马蹄声,听到就跟犯了心病似的浑身发抖。 历史不该是梳妆打扮好的小姑娘。去年我在河西走廊采风,戈壁滩上还能捡到生锈的子弹壳。放羊的老汉指着一处土堆说,底下埋着七个红军女兵,马家军砍了头还要把辫子挂在马车上示众。这些故事《惊沙》没拍出来,但电影敢碰西路军这个题材,就像在戈壁滩上凿出了第一口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寻找西路军# #西路军危机# #西路军传奇# #历史#
2011年,建党90周年之际,一部爱国题材的战争史诗电影《惊沙》在全国放映,受到
墨色绘梦师
2025-05-17 13:09:14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