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古代金国初期女真人习俗是用死者身体炼灯油,宋徽宗就被炼了灯油,这并不是单针对的宋徽宗,女真人自己的死者也炼,后来金国送还给仆从国南宋小朝廷的宋徽宗的梓棺里就是一截焦木。送回来的时候命令南宋不许打开棺材,赵构听人劝,没有开棺重新收敛,直接下葬,后来南宋所有皇帝的坟墓都被元朝官员给刨了,才知道宋徽宗的棺材里是截烧焦的木头。 宋徽宗赵佶,1082年出生,是北宋第八个皇帝。这家伙的人生简直像开了挂又自毁前程的典型。他从小就聪明,特别喜欢艺术,书法画画都牛得不行。他搞了个“瘦金体”,字细得跟金线似的,硬朗又有气势,现在书法圈还拿来当宝贝。他的画也不赖,尤其是花鸟画,像《芙蓉锦鸡图》,颜色鲜艳,活灵活现,搁现在都能当国宝。他还弄了个翰林图画院,把全国的画家召集起来,硬是把画师地位抬高了一截。 可这人治国真不行。他宠信蔡京、王黼、童贯这帮货,朝廷被搞得乌烟瘴气,老百姓日子苦不堪言。他还爱瞎折腾,建了个艮岳园林,花钱如流水,国库都快被他掏空了。更离谱的是,他迷上道教,自封“教主道君皇帝”,到处修道观,国家财政彻底崩了。到最后,金兵打过来,他和儿子赵桓一块儿被抓,北宋就这么没了。 金国刚起来的时候,女真人还是半游牧半农耕的状态,生活挺粗放。他们打仗厉害,但风俗也真够野的。听说他们有个习惯,把死人尸体拿来炼油当灯点。这种做法不是专门针对敌人,而是他们处理死人的一种常见方式。具体咋弄呢?据说把尸体放坑里烧,火小了就泼水冷却,油脂流到坑底,就能当燃料用了。听着挺瘆人,但在当时,他们可能觉得这是资源利用,还带着点纪念意味。 这种习俗在正史里没啥详细记载,但野史和民间传言里提过不少。女真人本来就跟中原文化差别大,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跟宋人比起来,简直像两个世界。 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宋徽宗和赵桓被抓到北方,后来被关在五国城。那日子可不好过,吃的穿的都不咋地,精神上更是受折磨。1135年,宋徽宗死在那儿,53岁。按理说,他好歹是个皇帝,金人怎么也得给点面子吧?可没那么简单。野史里说,金人没给他啥厚葬,直接按他们的习惯,把尸体烧了,炼成灯油用了。这事儿听着让人心里发毛,但也挺符合金人对亡国皇帝的态度——羞辱为主,没啥敬意可言。 不过,正史里只说他“崩于五国城”,没提遗体咋处理的。所以这炼油的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史学家吵了好几百年。 1141年,宋金签了和议,金人答应把宋徽宗的梓棺和赵构他妈韦贤妃送回南宋。那场面挺隆重,赵构带着大臣去接,哭得震天响。棺材看着挺高级,外头刷着金漆,挺像回事儿。有人说要开棺看看,赵构没同意,说不能扰了先帝,就直接葬到永固陵去了。 结果呢,南宋亡了以后,元朝有个叫杨琏真迦的家伙带人挖了南宋皇陵。一开宋徽宗的棺,里头啥也没有,就一块烧焦的木头,黑乎乎地躺那儿,裹着烂布。这下全明白了,金人压根儿没把真遗骨送回来,搞了个假的糊弄人。顺便说一句,宋理宗的墓更惨,骨头散一地,头骨还被掏出来做了酒碗,元朝皇帝拿去喝酒玩儿。金人这招,够狠。 宋徽宗被炼成灯油的说法,最早见于明朝的《南烬纪闻》这类野史。正史《宋史》里没提这茬,就说他死在五国城,没细说遗体咋样。所以这事儿靠不靠谱,一直没定论。有人觉得,金人可能烧了赵佶的尸体,羞辱一下,然后随便拿块木头应付南宋,炼油可能是后人添油加醋。还有人说,元朝挖陵那块焦木,只能证明金人没给真骨头,具体咋回事儿,谁也不知道。 不管咋说,宋徽宗这结局太惨了。从万人之上的皇帝,变成囚犯,连死后都不得安生,真是让人感慨。 女真人拿尸体炼油,听着残忍,但在他们眼里,可能没啥大不了。他们是游牧民族出身,生存条件恶劣,能用的东西都不浪费。烧尸体取油,既能照明,还能省点资源,跟中原人讲究入土为安完全不是一个路子。宋人看这事儿,肯定觉得野蛮透顶,但对女真人来说,可能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也说明,金国初期跟北宋的文化冲突有多大。一个重礼仪,一个重实用,碰到一起,谁也看不上谁。
为什么宦官一直给人的形象都是反派?看看明朝大奸臣刘瑾,把持朝政三年不到,主要干
【179评论】【137点赞】
振翅无澜
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