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61岁的刘邦奄奄一息,临死前密令陈平杀了自己的恩人樊哙,陈平偷偷

江樵品史 2025-05-16 16:45:00

公元前195年,61岁的刘邦奄奄一息,临死前密令陈平杀了自己的恩人樊哙,陈平偷偷耍了一个小聪明,既顺从了刘邦又保住了小命。

刘邦当年之所以从鸿门宴逃脱,樊哙功不可没。《史记》上记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不顾一切闯进宴席,面对项羽“目眦尽裂,头发上指”,还拔剑将项羽赐下的生猪腿切片生吃。

由此可见,樊哙是多么的勇武豪壮,若不是他的举动震慑住了项羽等一行人,助力刘邦逃走,恐怕历史都要改写。

遥想当年,刘邦还是个小小的泗水亭长,樊哙跟他就是至交好友。

樊哙是个卖狗肉的,刘邦经常赊账,樊哙也不拘小节,不跟他计较,所以他们的关系一直很铁。到后来刘邦旗起事,樊哙也一直伴其左右。

樊哙不仅见证了刘邦的阶级飞跃,还为大汉立下赫赫战功,是西汉名副其实的开国功臣。

当刘邦建国称帝后,樊哙被封为舞阳侯,食邑5400户,真可谓风头无限。

樊哙既是刘邦出生入死的知交好友,又是鸿门宴上挺身而出的救命恩人,两人还有一层连襟关系,为什么刘邦临死前,还要下令弄死樊哙呢?

这还要从皇储之争说起。

刘邦晚年非常宠幸戚夫人,甚至一直想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帝。

吕后这怎么可能忍?她可是被司马迁写进十二本纪的女人,十二本纪除了她,其余的全是皇帝,可见吕后的政治手腕确实不一般。

亲儿子刘盈作为嫡长子,又是名正言顺的太子,这要是被刘如意一介黄口小儿挤下去,她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于是吕雉就一直在发展吕氏家族的势力,这也导致刘邦和吕后的关系一直很僵,刘吕两家也势同水火。

樊哙作为吕后的妹夫,自然与吕后一族关系走得更近一些。

刘邦临死前,有人偷偷跟刘邦说,樊哙跟吕后要谋权篡位,刘邦深信不疑。

当时樊哙还在外头平定叛乱,刘邦就召见陈平和周勃,叫陈平带着他的旨意去军营斩了樊哙,让周勃代替樊哙的位置。

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其实是个进退两难的死局。

杀吧,万一刘邦回过味儿来,想起樊哙的生死追随之情,又后悔了,那遭殃的就是自己。而且杀了吕后的妹夫,刘邦离世后,吕后肯定要对自己秋后算账,多少个脑袋头都不够砍的。

不杀吧,那就是抗旨不遵。杀不杀都是一死,这可如何是好呢?

一般人接到这个烫手山芋的时候,肯定人都懵了。但陈平可是汉朝第一阴谋家,他一番思索,便有了对策。

陈平接下这个任务,慢悠悠地就和周勃一块往军营去了。

一行人拿下樊哙,换了主将后,陈平也不着急杀樊哙,而是押着他慢悠悠地回都城。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字——“拖”。把刘邦拖死了,至少拖到刘邦消了气,这事也就解决了。

结果回京半路上,刘邦就撒手归西了,陈平立刻快马加鞭回京吊丧,顺带偷偷把樊哙带到吕后面前,把来龙去脉跟吕后说了。

结果不出所料,樊哙被当场释放,官复原职。陈平也博得了吕后的好感,后来还当了丞相。

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封建社会,一旦天下大定,迎接功臣的往往没有什么好下场。

西汉开国后,刘邦一杀韩信,再杀彭越,三杀英布,四杀藏荼,诸多功臣都没逃过家破人亡的命运。樊哙遭殃的时候,恰逢刘邦垂死,不然也难逃厄运。

不是哪个君王都有“杯酒释兵权”的智慧,也从来没有君主能够不忌惮“功高震主”的威胁。

刘盈继位六年后,樊哙去世了。

刘盈死后,吕后和外戚执掌朝政。陈平和周勃掀起了灭诸吕的政治运动。

樊哙的妻子吕嬃和他继承爵位的儿子樊伉,在这场运动中被陈平诛杀,当年显赫一时的樊哙家族也在这次劫难后,地位一落千丈。

虽然陈平没有杀死樊哙,但樊氏一族最后还是断送在了陈平手里。

世事无常,谁能想到一个杀狗的屠夫,能够被封为列侯呢?谁又能想到,刀尖上舔血得来的功绩,会被一夕扫尽呢?

0 阅读:32
江樵品史

江樵品史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