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7月,关押秦朝丞相李斯的大牢,伙食突然大好起来,晚餐更是鱼肉俱备,且有薄酒。李斯明白死期快到了,气得一口也吃不下,他在牢中来回走个不停,呼喊叫骂不止。
李斯是楚国的上蔡人,最初在楚国担任一个掌管文书的小吏。这份工作非常清闲,每天写写画画,但是收入微薄,俸禄勉强度日。李斯虽然胸怀大志,但是始终没有勇气脱出来。就这样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有一次,李斯因为公务进入官府的粮仓,看到几只肥头大耳的老鼠,优哉游哉的吃着精米细粮,看到人来了也不害怕,继续大快朵颐。
等李斯忙完粮仓的工作,便到官府的厕所方便,他又看到一只瘦骨嶙峋、浑身脏兮兮的老鼠正在吃厕所里的脏东西,看到李斯进来,老鼠吓的一溜烟窜就跑了。
此情此景,给李斯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同样是老鼠,仅仅是一墙之隔,生活环境和条件简直天壤之别。厕鼠活的如此狼狈,而仓鼠却活得如此舒坦。
李斯从仓鼠和厕鼠身上,悟到一个道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摆脱当前的工作状态,到更好的平台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逆风翻盘,过上理想的生活。
李斯意识到自己不能再浑浑噩噩的过下去了,自己必须有所改变。
他分析天下局势,战国末期,群雄争霸,烽烟四起,只要自己能够有“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本事,辅助明君统一天下,就有机会出将入相,成为开国功勋。
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李斯便辞去了小吏的工作,转投到荀子的门下,他和韩非子一起,学习帝王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李斯感到学有所成,便拜别荀子,踏上了求取功名之路。
李斯经过分析,发现秦国最有发展前景,因为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力强盛,兵强马壮,最重要的是国君也锐意进取、礼贤下士,是最适合自己投奔的明主。
李斯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秦国。他先是以荀子学生的身份,到丞相吕不韦的府上做门客,吕不韦发现李斯是一个人才,就把他推荐给了秦王。
李斯从之前默默无闻的楚国小吏到如今受人尊敬的客卿,他感觉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但是一件突发事件打破了李斯的计划。当年韩国为了削弱秦国的国力,减缓秦国吞并韩国的步伐,特意派出一个名叫郑国的水利专家,诱导秦国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兴建大型水利工程。
如今郑国间谍的事情败露,秦王大发雷霆,觉得“非我族者,其心必异”,于是秦王对六国在秦的客卿下了驱逐令。
十分不幸的是,李斯也成了被驱逐的人士之一。李斯实在不甘心未建寸功,就灰溜溜的离开,他觉得自己有必要争取一下。
在回国前,李斯给秦王上书一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李斯洋洋洒洒、引古论今、有理有据的说明“客卿强国”的重要性。秦王看后,幡然醒悟,立刻收回成命。
通过这件事,秦王看到了李斯的才能,对他也越来越重视,从此李斯进入到秦国的核心领导层。
在李斯的辅佐下,秦王嬴政荡平六国,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在李斯的主持下,秦朝建立了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做出了很多方面的革新。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的过程中去世,临死前始皇帝把最信赖的两人叫到身边,拟下传位于扶苏的诏书。
秦始皇死后,赵高想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当皇帝,因为赵高做过胡亥的老师,而且胡亥年纪小,容易被控制。当赵高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李斯的时候,李斯认为这是篡改先皇旨意,坚决不答应。
赵高知道李斯非常在乎自己的权力和荣华富贵,于是赵高告诉李斯:“丞相大人,公子扶苏一旦登基,蒙恬是他的心腹大臣,到时候你的丞相之位可就不一定坐得稳了。”
李斯被赵高的花言巧语蒙蔽,他舍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于是他和赵高狼狈为奸,立胡亥为帝,逼迫扶苏自杀。殊不知,他这是与虎谋皮,在不久的将来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胡亥继位后,李斯和赵高平起平坐,李斯一直看不起赵高这个宦官。
而赵高也想除掉李斯,独揽大权,于是不断的给胡亥进谗言,长时间下来,秦二世对李斯越来越厌恶。
后来,赵高找到一个借口,把李斯全家老小抓入大牢,屈打成招,给他罗织了一个谋反的罪名。
临刑前夜,李斯的伙食突然变好,他自知死期将至,悔不该当初听信赵高的话才酿成如此大错,害得自己落下个被灭族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