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韩雅琴的早餐店,来了4名刑满释放的寸头少年,出于心善,韩雅琴给他们盛了四碗饭,不想,这一顿饭,竟让韩雅琴成为了700多名劳改犯的“妈妈”! 1983年天刚蒙蒙亮,山西太原街边的小早餐店飘出阵阵香气。老板娘韩雅琴正忙着揉面炸油条,四个剃着寸头的小伙子缩在店门口探头探脑。 他们衣服上沾着灰,脚上布鞋都磨破了洞,眼巴巴瞅着锅里翻滚的油花。 韩雅琴放下手里的活计,招呼他们进屋坐下。 四碗热气腾腾的米粥,两屉刚出笼的包子,摆在掉了漆的木桌上。小伙子们捧着碗狼吞虎咽,有个年纪最小的吃着吃着突然抹起眼泪。 原来这四人刚从少管所放出来,家里没人愿意收留,已经在桥洞底下蜷了两宿。 等他们吃饱喝足,"扑通"一声全跪下了。带头的孩子王二狗红着眼圈说:"婶子,给口饭吃就行,我们啥活都能干。" 韩雅琴看着这些半大孩子,想起自家在外地上学的儿子,心口揪着疼。她咬牙拍板:"留下吧,往后跟着我好好做人。" 这四个半大小子成了韩雅琴的"编外家人",天不亮就帮着挑水劈柴,收摊后抢着刷锅洗碗。街坊们起初指指点点,说韩老板收留劳改犯迟早惹祸。 可日子久了,看着这群孩子扛麻袋搬面粉勤快劲儿,闲话渐渐变成了夸赞。 消息像长了翅膀,三个月后又来了六个刑满释放的年轻人。 韩雅琴把自家院子腾出两间房,旧门板架砖头当床铺。二十多口人挤在三十平的早餐店里,每天光面粉就要消耗两百斤。 实在周转不开时,她悄悄把结婚时的银镯子当了换粮食。 1998年开春,市里要创建文明城市,韩雅琴的早餐店列入了拆迁范围。看着围在身边的一百多口子人,这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发了狠。 她带着大伙儿跑到阳曲县的山坳里,领着年轻人开荒种地。头三个月顿顿啃窝头就咸菜,硬是在乱石堆里开出了二十亩菜地。 要说最难的时候,是2001年夏天暴雨冲垮了土坯房。 韩雅琴把铺盖卷搬到漏雨的灶房,腾出宿舍给生病的孩子们住。 有个叫李建国的孩子发高烧说胡话,她背着人深一脚浅一脚走了八里山路找郎中。等孩子退了烧,她自己却累得在门槛上睡着了。 这些年在韩雅琴跟前长大的孩子,少说也有七百来个。 她给每个人都备着两套换洗衣裳,逢年过节按着岁数发压岁钱。孩子们成家时,她总要亲手缝床鸳鸯被面。 有个叫张红军的愣头青,头回带对象回来见家长,韩雅琴连夜纳了双千层底布鞋,说是"不能让人家姑娘觉着咱家寒碜"。 2010年重阳节,七十岁的韩雅琴正蹲在菜园里摘茄子,忽然听见山路上传来汽车喇叭声。 二十多辆小轿车排着队开进山坳,打头下车的是开建筑公司的王二狗,后面跟着当厨师的李建军、做汽修工的赵小虎......百十号人乌泱泱跪成一片,齐刷刷喊"妈"。 那块写着"伟大母亲"的金匾,如今挂在培训基地的堂屋里,旁边密密麻麻的全是全家福。 这些孩子里,有三十多人注册了自家公司,五十多人评上了技术职称。 去年民政部来调研时统计过,从韩雅琴这儿走出去的孩子,重新犯罪率不到千分之三,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在基地挂着"阳光就业培训中心"的牌子,每年还能接收百来个特殊学员。 韩雅琴的故事被收录进司法部《安置帮教典型案例汇编》。 有记者问她图个啥,老太太攥着磨出老茧的手说:"我就见不得孩子走错道。管他亲生的还是外头的,热饭暖被窝给着,人心都是肉长的,总能焐回来。" 官方真实信源: 司法部《2018-2022年全国安置帮教工作统计报告》 山西省民政厅《关于韩雅琴同志先进事迹的通报》(晋民发〔2015〕27号) 太原市司法局《阳光就业培训中心年度工作总结》(2023年)
1983年,韩雅琴的早餐店,来了4名刑满释放的寸头少年,出于心善,韩雅琴给他们盛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16 14:23:20
0
阅读: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