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彻底要跟中国“撕破脸”?俄罗斯阅兵刚结束,泽连斯基就迫不及待的宣布:将对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74家外国企业实施为期十年的制裁,不仅如此,泽连斯基还冻结了中企在乌克兰的资产! 这不仅让中乌关系瞬间跌入冰点,更让国际社会直呼“看不懂”:一个战火中挣扎的国家,为何敢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掀桌子”? 时间倒回至2021年,乌克兰曾因马达西奇收购案首次对中企发难。彼时中国企业试图收购这家被誉为“动力沙皇”的航发巨头,却被乌克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叫停,甚至动用总统令制裁中企。 尽管国际仲裁判乌克兰需赔偿中国企业45亿美元,但基辅当局至今未兑现承诺。讽刺的是,当时乌克兰媒体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泽连斯基的制裁令不过是给美国的“投名状”。 四年后的今天,同样的剧本再次上演——就在泽连斯基宣布制裁中企的前夕,乌克兰刚与美国签署稀土矿产协议,将战略资源拱手相让。 泽连斯基此次出手可谓“一箭三雕”。首先是政治投名状,美国近年来不断施压盟友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乌克兰此时制裁涉及航空材料、碳纤维等领域的中企,正好迎合了华盛顿的战略需求。 例如被制裁的中复神鹰是全球顶尖碳纤维供应商,其产品直接关系航空产业链安全。 其次是矛盾转移术,随着俄乌战事陷入僵局,乌克兰通货膨胀率飙升至9%,能源短缺让民众苦不堪言。 通过炒作“中国援俄”话题,泽连斯基成功将民众怒火引向外部,甚至有人揶揄:“前线战报越难看,制裁中企的手笔就越大”。 最后是经济敲竹杠,乌方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指控中企“协助俄罗斯军事行动”,实则想借机冻结中企资产填补财政窟窿——马里乌波尔18万套安置房项目因中企撤离而烂尾,基辅地铁扩建工程也被迫停工,这些烂摊子都需要钱来收拾。 面对乌方挑衅,中国反应既克制又精准。外交部用“政治操弄”四字定性,直指其“自导自演”。 经济反制更是快准狠:2025年3月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粮食额从1.4亿美元暴跌至6万美元,近乎归零。 这对“欧洲粮仓”堪称致命一击——中国原本是乌克兰玉米最大买家,占其出口总额的三成。 法律战线也在推进,被制裁企业已启动国际仲裁程序,若乌克兰重蹈马达西奇案覆辙,可能面临上百亿美元赔偿。 更让基辅难堪的是,这些中企曾在乌东战区捐赠排雷机器人、提供防弹物资,如今却被扣上“资敌”帽子。 泽连斯基的豪赌正在引发连锁反应。农业领域,欧洲企业开出的粮食收购价仅为中国市场的六成;基建方面,德国承包商接手马里乌波尔重建后,建材成本暴涨三倍,工期却拖延数月。 最讽刺的是,被制裁的中企原本是乌克兰产业升级的关键——马达西奇案后,该国航空业因缺乏技术合作已倒退十年,如今碳纤维等战略材料的断供,更让军工体系雪上加霜。 就连美国《华尔街日报》也评论称:“乌克兰似乎总在关键时刻选择最糟糕的选项”。 这场闹剧折射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乌克兰既想靠美国军援续命,又舍不得中国的市场和投资,最终在摇摆中沦为“战略韭菜”——美国承诺的F-16战机至今未到位,而中国投资者已带着百亿美元撤出能源和农业项目。 当泽连斯基在制裁令上签字时,或许忘了四年前马达西奇案的教训:国际仲裁的巨额赔款尚未支付,新一轮制裁又让国家信用彻底破产。 如今乌克兰国债收益率突破50%,西方资本纷纷逃离,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但不会简单重复。
【狮子大开口】财联社5月16日电,土耳其外交部宣称,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的三
【6评论】【8点赞】
蟀哥
作为对等反击,应该大张旗鼓的支援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