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隆美尔被希特勒处决时,他单独把15岁的儿子叫到身边,交代道:希特勒说

秋水共长 2025-05-16 13:47:26

1944年,隆美尔被希特勒处决时,他单独把15岁的儿子叫到身边,交代道:希特勒说了,如果我服毒自尽,将对我的叛逆罪严加保密,并举行国葬,亲属可领取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否则,将受法庭审判。为了你们,我会选择前者…… 在德国乌尔姆近郊的别墅里,一位曾经让北非战场颤抖的陆军元帅迎来了人生最后时刻。 1944年10月14日中午,隆美尔把十五岁的儿子单独叫到书房,用沙哑的声音说起了希特勒开出的条件——只要他服毒自尽,就能保住家族名誉和抚恤金;若是拒绝就要接受叛国罪审判。 这位被称为"沙漠之狐"的名将最终选择了前者,用十分钟与家人告别后坐上了前来接他的黑色轿车。 两小时后,医院宣布他因"突发脑溢血"去世,结束了充满传奇与争议的一生。 这个铁血军人的故事要从三十年前说起。 少年隆美尔生长在知识分子家庭,十四岁那年和小伙伴用木头与帆布造出架滑翔机,差点从山坡上摔下来。 街坊邻居都说这小子将来能当工程师,可他祖父硬是托关系把他送进军队。 刚入伍时他长得瘦瘦巴巴,活像学堂里的教书先生,谁能想到后来成了让英国首相丘吉尔都头疼的狠角色。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隆美尔崭露头角,在法国战场上,他带着小股部队神出鬼没,专挑敌军薄弱处下手,愣是凭着不要命的打法拿下了普鲁士最高军事勋章。 不过战争结束后他就坐了冷板凳,被派到军校当教官,整天对着地图研究战术。 转机出现在1940年,希特勒看到他那篇讲坦克作战的论文,发现两人都是步兵出身又都推崇机动作战,立马把他调到身边当亲信。 北非战场才是隆美尔真正的舞台,他带着十个师对抗英军几十万人马,硬是把战线从的黎波里推到离埃及首都开罗只剩几十公里的地方。 有次前线士兵看到元帅坐着敞篷车冲到最前面,吓得机枪手差点走火。 英国人给他起了"沙漠之狐"的外号,丘吉尔在议会做报告时都承认:"我们遇上的是个既狡猾又勇敢的对手。" 不过好景不长,1942年阿拉曼战役成了转折点。 那会儿他正好回国给老婆过生日,前脚刚走,后脚英军新来的蒙哥马利就发动总攻,等元帅赶回来时战线早崩了。 要说这人也是倔脾气,吃了败仗还敢跟希特勒顶牛。 诺曼底登陆前他三番五次建议和谈,气得元首直拍桌子。 1944年7月在前线视察时遭飞机扫射,脑袋让弹片削掉块皮,养伤期间又赶上刺杀希特勒事件。 虽然没证据表明他参与暗杀,但盖世太保抓了同僚逼供,硬给他扣上叛国帽子。 这才有了开头父子诀别那幕——当爹的用自己性命给全家换条活路。 别看隆美尔打仗时杀伐决断,当爹可算不上慈祥。 七岁就让儿子学骑马摔得头破血流,八岁逼着从三米跳台往下蹦。 有回小曼弗雷德在河里扑腾差点淹死,当爹的站在岸上愣是不让救,非说"当兵的不能怕水"。 这种教育方式搁现在肯定得挨骂,可儿子后来当市长时却说:"父亲教会我责任比性命重要。" 时间快进到二十一世纪,老隆美尔的独子曼弗雷德在斯图加特市长位子上一干就是二十二年。 2019年他宣布退休时,《南德意志报》专门做了专题报道,标题写着"最后一位战争亲历者告别政坛"。 老爷子现在住在疗养院里,偶尔接受采访还是三句话不离父亲。 2022年德国电视二台拍二战纪录片,八十九岁的他对着镜头说:"我父亲不是自杀,是自愿为保全家人牺牲。"这话听着像在玩文字游戏,可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懂其中深意。 要说这家人和东方还有点缘分。 22年前日本NHK电视台做过专访,记者问曼弗雷德和父亲最大的不同,老头儿摸着下巴说:"我活到这把岁数了,他四十八岁就走了。" 这话说得轻巧,可听的人心里都跟压了块石头似的。如今乌尔姆市军事博物馆里还摆着老元帅的军装,那枚蓝色马克思勋章在玻璃柜里泛着幽光,仿佛在提醒参观者:英雄落幕时,往往比常人更悲凉。 信息来源: 德国《明镜周刊》2019年5月12日刊《曼弗雷德·隆美尔退休专访》 德国电视二台2022年纪录片《战争记忆:第三帝国的将军们》 日本NHK电视台2003年7月8日专题报道《沙漠之狐的儿子》 英国《泰晤士报》1944年10月15日报道《隆美尔元帅突发脑溢血去世》 德国《南德意志报》2019年5月13日文章《斯图加特前市长告别政坛》

0 阅读:348

猜你喜欢

秋水共长

秋水共长

秋水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