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外贸产业彻底爆发。整个沿海城市的对美贸易工厂,进入24小时战备时刻。码头工人连夜加班,盐田、宁波、东莞等出口重镇的集卡车排起长龙,港区灯火通明,调度中心节奏全开。整个港口的货物已经堆积如山,所有人都在抢时间,因为只要晚一天,就要多掏好几万的运费。
一个在义乌做外贸的朋友跟我说:“美线基本全面爆单!中国输美集装箱订单量飙升近300%,一天能接到20个美国采购商或者企业的催单。4月关税战,导致美国货架清空严重,需求积压,需要马上解决。”
“关税战这段时间,很多美国采购商都住在义乌,吃喝拉撒都在这里,因为他们难以找到像我们中国,如此质优价廉的产品和靠谱的供应链,一直笃信用不了多久,关税战就会结束,那时候就能第一时间发货。”
而且这次中美和谈后,美国采购商都是报复性下单。因为他们也不知道,特朗普会不会反悔,再次掐断中美贸易链。这段时间,我也在沿海城市调研制造业,完全颠覆想象力。根本想象不到一件商品,价格能做到多低,质量能做到多好。无论是规模化运作、技术水平、产业链完整度,对其他国家都是降维打击。
很多人说,越南和印度可以替代中国的位置,但按照美国一家机构的评测标准,规模、技术和产业链,越南以及印度落后中国10-15年左右。这也是中美关税战谈判的重要筹码,美国根本无法在短期内找到中国的替代品,而一旦库存告急,美国人的通胀便会雪上加霜,要么用不到符合预期的产品,要么要承担更高的价格,用更烂的其他产地的东西。
美国昨天公布数据,4月PPI意外创5年来最大降幅,零售销售放缓,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再次萎缩,房屋建筑商信心暴跌。这是一个重大信号,说明4月关税战,导致美国消费加速萎靡。而消费又是美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对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
即使美国进口中国产品,但主要利润还是都流进了美国企业的腰包,特朗普根本没搞清楚,关税战其实是自毁经济,问题在自己,而非他人。当然对于中国外贸企业来说,经过4月的折腾,也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朋友说,虽然中美和谈,恢复了贸易,订单暴涨,但对美贸易企业都明白,特朗普不靠谱,有随时反悔的可能性,现在一部分企业在加速开拓其他国家的市场,招聘更多小语种员工,借助AI转型,另一部分,则在加速出口转内销,重新开辟国内市场。
大家都觉得中美和谈是一个窗口期和过渡期,而真正能保证企业生存下来的,是自强,而不是依赖任何一个单独市场。去年,中国外贸数据非常亮眼。进出口总值达到 43.85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5%。其中,出口规模首次突破 25 万亿元,达到 25.45 万亿元,同比增长 7.1%;进口 18.39 万亿元,增长 2.3%;贸易顺差 7.06 万亿元,扩大 13.6%。有进出口记录的经营主体近 70 万家,数量再创新高。
而且外贸结构,已经实现了全面升级,从过去清一色的小商品,到现在,已经是机电和高技术产品占主流。比如3D 打印机出口增长 32.8%,出口集成电路增长 18.7%,平板显示模组增长 18.1%,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增长 60.1%。光伏产品连续 4 年出口超过 2000 亿元,锂电池出口 39.1 亿个,创历史新高。
2018年,川普第一次上台,对中国半导体芯片进行卡脖子。随后中国开始战略性布局,短短6年,我们已经成为全球半导体主要出口大国之一。2024 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 1599.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3%,并连续 14 个月保持正增长,首次超越手机成为出口额最高的单一商品。对 “一带一路” 国家半导体出口占比提升至 34%…
未来在中低端芯片赛道,中国大概率会对全球形成垄断之势。而前段时间,巴印战争,巴基斯坦用歼10C打下3架法国“阵风”,带来了中国军工的DeepSeek时刻,军工订单一夜暴涨,开始排单。这都是中国工业数十年沉淀下来的能力证明。
而今年,虽然川普对中国工业进行了“狙击”,但第一阶段依然以失败告终,不单促使更多国家站队中国,而且和谈结果,反向证实了中国工业在国际市场的战略地位。而且随着未来全球降息潮的持续,国外需求上升,对中国外贸,自然处于长期利好趋势。
对于国内来说,强化内需消费,已经上升为国字号战略,接下来还会有陆续政策出来,围绕着“消费”,进行定点抢攻,不断补充经济要素。所以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捕捉趋势,一切围绕着出海、制造业、消费做文章。股市关注一些出海能力较强的、利润较高的科技工业企业,楼市则考虑一些外贸和制造业能力较强的城市资产,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龙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