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代表时隔4天又见面,共同降低关税后,下一步谈点啥? 中美贸易代表刚在瑞士碰完面,关税问题刚透出点缓和的意思,没想到短短四天后,双方又在韩国首尔的APEC会议期间匆匆见面了。 这节奏快得让人有点反应不过来,大家都在猜:之前刚谈完关税调整,这么快又碰头,到底要聊啥? 先说说前几天的“小进展”。按照双方公布的消息,美国撤销了四月初新增的九成以上关税,暂停了三月下旬那批加税里的大部分,只剩一小部分还留着。 作为回应,中国也降低了部分美国商品的关税,还把一些美国企业从限制清单里移了出来。 乍一看,这像是双方各退一步,朝着解决问题走了一步。但明眼人都知道,美国这次松口,更多是被国内压力逼的。 从蓝领工人到跨国企业,再到盟友,都在抱怨高关税让日子不好过,特朗普政府扛不住了,才不得不表态“不想伤害中国”、“不能脱钩”。 不过,要是以为关税战就此结束,那就太天真了。虽然这次调整幅度不小,但核心的关税壁垒还在。比如美国针对所谓芬太尼问题的20%关税没动,针对汽车、钢铝的232关税也没取消,更别说那些五花八门的单边制裁了。 中国这边也没完全撤销反制措施,稀土出口管控不仅继续,还加强了打击走私力度。所以说,关税问题还有不少可谈的空间,但要彻底解决,没那么简单。 更关键的是,就在关税稍有缓和的时候,美国在科技领域的打压反而变本加厉。最近美国商务部放话,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芯片出口管制,特别是全面封杀华为的昇腾AI芯片。 理由还是那套“疑似使用美方技术”的模糊说法,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因为中国在AI芯片领域突破太快,美国担心技术差距缩小,急着遏制中国发展。 这种不讲道理的做法,已经引发了中国商务部的严厉批评,中方明确要求美国停止错误行为,否则将坚决维权。很明显,科技博弈已经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中最敏感的“雷区”,这次首尔会谈肯定绕不开。 除了科技打压,美国在汽车、钢铝等领域的232关税,以及对进口药品的232调查,也是中方关注的重点。 中国持续敦促美国取消这些单边措施,回到平等对话的轨道。而美国那边,估计更关心能源和农产品出口。 毕竟特朗普的支持率离不开西部农民和能源企业,现在中国转而从巴西、加拿大采购大豆和液化天然气,美国国内压力不小。 但问题是,美国一边在芯片上卡脖子,一边又想让中国加大采购,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中方肯定会要求美国先拿出诚意,比如取消剩余关税、停止科技打压,再来谈扩大进口的事。 这次首尔会谈,就是旧问题没解决,新矛盾又冒出来,双方得坐下来理清楚下一步怎么走。 中国的核心诉求很明确:不仅要取消残留的关税,更要美国停止在科技领域的无端打压,尊重市场规则。而美国可能更想先解决短期的农产品和能源出口问题,缓解国内政治压力。 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如果美国不放弃科技霸权思维,继续用制裁手段遏制中国发展,双方很难在经贸合作上建立基本的信任,更别说达成深层次的协议了。 接下来的谈判怎么走,不仅要看双方的策略调整,更要看美国能否摆脱“冷战思维”,以更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的发展。 毕竟,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对抗只会两败俱伤,合作才能共赢,这个道理,希望双方都能真正听进去。
中美贸易代表时隔4天又见面,共同降低关税后,下一步谈点啥? 中美贸易代表刚在
思真娱娱
2025-05-16 12:10:0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