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天津知青为了回城,狠心抛夫弃女!但35年后,她却在医院意外碰见前夫,

海诚看趣事 2025-05-16 11:33:14

1979年,天津知青为了回城,狠心抛夫弃女!但35年后,她却在医院意外碰见前夫,不料,一女子快步冲过来,没好气地说:“离我爸远点,我们不认识你!”知青听后,瞬间红了眼眶。 马爱茹从小就是个蜜罐里泡大的姑娘。 家里住着亮堂的大房子,穿的是供销社买来的时新衣裳,父母把她当眼珠子疼。 十八岁那年她考上师范学院,满心想着毕业后当人民教师,谁曾想毕业分配时被成绩更好的同学顶了名额。 父母托关系也没办成事,马爱茹赌气跟着知青队伍去了陕北插队,这一去就是五年光景。 陕北的黄土坡给城里姑娘上了生动一课。头天晚上睡土炕硌得脊梁骨生疼,第二天上课就被调皮娃子气得直抹眼泪。 马爱茹偏是个倔脾气,自掏腰包买糖块哄学生,拿旧报纸糊墙当黑板,硬是把村小办得像模像样。村里人都说这女娃娃比本地媳妇还能吃苦。 第三个年头开春,公社派来个叫马晓峰的男知青。 这人高马大的汉子会修桌椅能补屋顶,说话带着天津卫特有的幽默劲儿。 两人搭伙办学,寒冬腊月裹着同条棉被备课,灶火映得两张年轻脸庞通红。 转年开春领了结婚证,婚礼就在村头老槐树下办了三桌,学生们用野花扎了新娘头冠。 闺女小芳出生那天正赶上暴雨,马晓峰踩着泥泞山路请来接生婆。 马爱茹搂着皱巴巴的婴孩,听着窗外雨打窗棂的声音,恍惚间觉得这土窑洞就是一辈子归宿。 可政策变得比山里的天还快,1979年知青返城文件下来时,夫妻俩在煤油灯下对坐到半夜。 马爱茹攥着返程表就像攥着烫手山芋。 城里老母亲三天两头来信催,说纺织厂招工机会难得。 马晓峰闷头抽着旱烟:"你要走我不拦着,可小芳才三岁......"话没说完就被哭声打断,马爱茹抹着眼泪收拾包袱,没敢回头看熟睡的女儿。 返城头两年还常往村里寄信,后来厂里三班倒忙得脚打后脑勺。 再后来听说马晓峰带着闺女进城看病,地址却换了四五回。 日子像纺车轱辘转得快,眨眼三十五年过去,马爱茹退休后常去老年大学教剪纸,只是逢年过节总盯着别人家的孙辈发愣。 2014年深秋在人民医院取药,电梯门开时撞见张熟悉面孔。 马晓峰拄着拐杖,身边跟着穿白大褂的姑娘。 马爱茹喉咙发紧刚要开口,那姑娘箭步挡在前头:"大妈您认错人了。"这话比三九天浇凉水还刺骨,马爱茹这才看清姑娘胸牌上写着"主治医师马芳"。 后来才辗转打听到,马晓峰父女早些年搬来城里,闺女争气考上医学院,如今在人民医院当骨干。 马芳从小跟着父亲卖过冰棍收过废品,最困难时爷俩分吃一个烤红薯,这些事马爱茹都是从老邻居嘴里七拼八凑听来的。 2023年春天,网上流传着段老知青重聚的视频。 镜头里白发苍苍的马爱茹展示着剪纸作品,有眼尖网友发现,她剪得最多的花样是槐树底下三口之家的剪影。 天津卫视《和陌生人说话》栏目组曾联系采访,老人摆着手说:"甭折腾了,给孩子们留点清净。" 有人说在老年大学见过她义务教课,也有人说常看见个老太太在医院走廊转悠,逢人就打听心内科马医生的排班表。 倒是马芳医生去年评上副主任医师的新闻里,特别感谢了"独自抚养我长大的父亲",只字未提其他。 这事就跟老话说的似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前半辈子做的选择,后半辈子得慢慢还。 如今马爱茹常坐在社区活动室窗边,看着外头跳广场舞的人群,手里摩挲着张泛黄的三人合影。照片边角卷了毛边,依稀能辨出槐树枝桠间歪歪扭扭的"全家福"三个字。 信息来源: 天津卫视《和陌生人说话》栏目报道 天津市人民医院官网医师介绍专栏 《中国知青档案》人民出版社 天津市退休职工活动中心纪实报道

0 阅读:0
海诚看趣事

海诚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