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5岁的火箭专家杨南生娶了29岁的张严平,张严平的父母不同意,不料,当她父母知道杨南生的身份后,惊呆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4年春天,在全国两会上,新华社记者张严平采访了一位叫做杨南生的人大代表。 她只知道,这位63岁的老人是一位科学家,其他一概不知。 张严平采访过很多人,经验相当丰富。 然而,在这一次采访中,她却遭遇了“滑铁卢”。 出于保密工作的需要,杨南生不能透露自己的身份。 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答非所问,前言不搭后语。 感到深深挫败感的张严平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这一生感觉最幸福的是什么?” 杨南生说: “在天上转的人造星星里,有我亲手摸过的东西。” 他的眼神充满了自豪。 意外的是,这一次失败的经历却意外让两人走到了一起。 那一年,张严平27岁。 尽管在这次采访中,她并没有得到太多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她却能感觉到,杨南生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 相差36岁的两人就像是找到了知己一般。 他们经常通过书信来往,也逐渐产生了感情。 但是,杨南生知道,如果真的在一起,他们会面临重重难关。 1984年9月,杨南生给张严平写了一封信,信中理性分析了他们之间的障碍。 如果在一起,杨南生会走的比她早。 到那时,孤独一人的她该怎么办? 另外,和他在一起之后,张严平一定会遭到很多议论。 人们会怀疑她的动机、会把她推到舆论的风口。 可尽管如此,张严平还是没有放弃。 她坚定地走向了杨南生。 预料之中,这段感情受到了张严平父母的强烈反对。 然而,张严平却铁了心要和他在一起。 1986年,两人在一个礼堂中举办了一个低调的婚礼。 之后的每一个结婚纪念日,杨南生都会给张严平准备精心制作的小贺卡。 让张亚平哭笑不得的是,他那个强悍到可以破译“天书”的大脑,竟然五谷不分。 让他买白萝卜,结果他却买成了莲藕。 杨南生很浪漫,和他在一起,张亚平从不会感觉到年龄带来的鸿沟。 后来,杨南生的身份被公布,张严平终于知道了丈夫的工作。 1957年,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毛主席说: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那一年,只有三十多岁的杨南生奉命负责运载火箭的设计。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1959年,因为经费原因,国家决定集中力量搞太空火箭。 杨南生临危受命,带领着一个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团队,开始了对火箭的研究。 没有人知道火箭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应该怎样设计。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从设计到发射的过程。 尽管T-7M火箭只飞了8公里,却将中国的航太空梦,带向了云端。 后来,他又开始领军研究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这项技术是美苏大国的王牌,被严密封锁。 杨南生想方设法,找到了一本叫做《火箭推进》的书。 他在这本书的封面贴了一个标签:天书。 很多人都见过这本书,但是却都看不懂。 为了啃下这本天书,他在上百万的书籍中抽丝剥茧,寻找有用的信息。 他的“天书”上贴满了标签。 每次有收获,他就会写在卡片上。 那成千上万张卡片,帮助我国闯过了固体推进剂发动机的难关。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的最后一推,将东方红卫星准确送进预定轨道。 在举国欢腾的时候,杨南生一个人用收音机,一遍一遍听着太空传来的那首《东方红》。 因为保密要求,他不能告诉家里人自己参与了卫星的设计,将所有的功劳都藏在了心中。 即便后来身份被公开,杨南生业没有向张严平透露过细节。 而她的父母在知道杨南生的贡献之后,也当场愣住。 2013年3月5日,杨南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而他给中国做的贡献,将永远不会被忘记。 主要信源:(新华社新媒体——《国家相册》:谁是杨南生?)
1986年,65岁的火箭专家杨南生娶了29岁的张严平,张严平的父母不同意,不料,
紫韵流香梦幽情
2025-05-16 11:04:0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