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销烟”背后的另一面,真相让人唏嘘提起林则徐虎门销烟,大伙第一反应肯定是“

香露说情感啊 2025-05-16 10:55:37

林则徐“销烟”背后的另一面,真相让人唏嘘

提起林则徐虎门销烟,大伙第一反应肯定是“禁毒英雄”“民族脊梁”,可要真细琢磨,这事儿背后还有不少弯弯绕绕。

很多人以为林则徐是彻底反对鸦片的,其实不然。他真正反对的是英国人往中国倒腾鸦片,导致白银哗哗往外流。他心里头是支持在国内种鸦片的,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银子留在大清才是正事儿。

这事儿不光是林则徐一个人的想法,满清政府后来也是这么干的。到了19世纪70年代,大清国自己种的鸦片比从国外进口的还多,鸦片税收占了大清总税收的10%以上。这可不是我瞎编,有书为证,数据都白纸黑字写着呢。

林则徐这话可不是我瞎说,人家全集里头明明白白写着。1847年,林则徐已经当上陕西巡抚了,他的“鸦片观”也变了,跟之前主张禁烟的许乃济成了“一伙人”。他给朋友文海回信的时候说:“我觉得在国内种罂粟(也就是鸦片原料)没啥大不了的,就是恨那些人抽洋烟不抽国产烟。”

林则徐这时候真正担心的是,那些抽惯了洋烟的人,不肯回头支持国产鸦片,结果银子还是往外跑。说白了,他不是反对鸦片,而是反对银子外流,反对英国人赚大清的钱。

这事儿现在看,确实挺讽刺的。当年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后来居然也支持种鸦片,说到底还是为了大清国的利益。不过话说回来,在那个年代,国家积贫积弱,朝廷为了银子啥招都使,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但咱们现在回头看这段历史,得明白一个理儿:不管啥时候,毒品都不能碰,不管是洋烟还是土烟,吸了就是害自己、害家人、害国家。林则徐当年的做法,有他的历史局限性,咱们得客观看待,但也得记住教训,别让悲剧重演。

0 阅读:52
香露说情感啊

香露说情感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