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32岁的茅盾爱上了女学生秦德君。不久后,秦德君怀孕,茅盾一把将她搂在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5-16 10:35:12

1928年,32岁的茅盾爱上了女学生秦德君。不久后,秦德君怀孕,茅盾一把将她搂在怀里,用温柔的言语再一次让她打掉孩子,殊不知,秦德君却吞下了200粒安眠药。 一九二八年的日本游轮上,两个失意的中国人相遇了。 三十二岁的茅盾刚在文坛遭遇激烈批判,二十三岁的秦德君带着情伤远赴异国。 甲板上的海风裹着咸涩,吹开了这段孽缘的序幕,他们谁也没想到,这场邂逅会成为半世纪后仍被议论的民国公案。 茅盾用牛皮纸包着新写的书稿,秦德君挎着褪色的藤编行李箱。 船行七日,这个穿灰布长衫的男人总爱靠在栏杆上说些文绉绉的话,讲他的包办婚姻有多苦闷,讲他在上海滩的文学理想。 秦德君听着听着,发现自己的眼泪把蓝布旗袍前襟浸湿了——她刚被前夫穆济波伤透了心,在四川老家实在待不下去才逃出来。 到了东京,茅盾租下间带榻榻米的屋子,门前的樱花树开得热闹,他常蹲在檐廊下生炭火炉子,等着去语言学校上课的秦德君回来。 日子久了,房东老太太真当他们是新婚夫妇,逢人就夸中国来的先生待太太体贴。 茅盾教她管秦德君叫"阿姐",自己倒成了"弟弟",其实他比人家大着整整九岁。 头胎来得很突然。茅盾握着验孕单在屋里转了三圈,忽然扑通跪在席子上:"眼下这境况,实在养不起孩子。" 他翻出存折给秦德君看,上头只剩七块银元。 秦德君摸着尚未显怀的肚子,想起老家三个寄养在亲戚家的孩子,咬着嘴唇点了头。 手术是在神户做的,日籍医生板板大夫收了三块大洋,临走时用生硬的中国话说:"作孽啊。" 回国前夜,茅盾把《虹》的手稿塞进皮箱夹层。 这部以秦德君闺蜜为原型的小说,字字句句都是两人在樱花树下的耳鬓厮磨。 他信誓旦旦要跟发妻孔德沚离婚,说上海老家的宅子能卖两千块。秦德君摸着二次隆起的腹部,信了这文人骨子里的浪漫。 可闸北石库门的老宅里早变了天,孔德沚带着婆婆把着账本,商务印书馆的稿费折子攥得死紧。 茅盾前脚跨进弄堂,后脚就被老娘揪着耳朵骂:"沈家三代没出过陈世美!"秦德君躲在霞飞路的亭子间,等来的不是离婚证书,而是小报上"文坛巨子金屋藏娇"的花边新闻。 第二次躺在手术台上,秦德君盯着天花板剥落的墙皮。 麻药劲上来前,听见茅盾在外间跟大夫讨价还价:"用最便宜的药,横竖不是头胎了。" 这话比手术钳还利,把她心尖上的肉剜去大半,等睁开眼,床头放着两瓶安眠药,茅盾的怀表压在药瓶下——那是他娘给的传家物件。 吞药那晚的月光特别亮,二百粒药片和着自来水咽下去,喉咙火烧火燎地疼。 侄儿踹门进来时,她正趴在窗台上看弄堂里的馄饨挑子,热气腾起来遮住了卖馄饨老头的脸。 救护车呜哇呜哇穿过法租界,巡捕房的探照灯扫过车窗,秦德君突然想起十六岁那年举着"妇女参政"的标语走在成都街头的样子。 养病期间收到封信,茅盾的新地址写在泛黄的宣纸上,字迹还是那般遒劲。 秦德君把信纸折成纸船放进洗脸盆,看着墨迹在水里晕成团乌云。 后来听说茅盾当上了文化部长,她摸着发皱的眼角跟侄孙笑:"当年要是生下那孩子,如今也该当爷爷喽。" 九四年在协和医院做例行体检,小护士指着报纸问:"茅盾文学奖要颁奖了,您当年真跟他好过?"秦德君扶着老花镜瞅了半天,慢悠悠说:"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哪有这奖实在。" 窗外玉兰花扑簌簌往下落,像极了东京旧居门前那株樱树的模样。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看尽一世繁华与孤寂,她走完自己95年的岁月)

0 阅读:0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