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年,王献之正在家里练字,突然被告知新安公主点他当驸马,吓得笔都掉了。他找来艾草烧脚心,心想变成残废就不用娶公主了。没想到,新安公主却说:“就算王献之成了瘸子,我也要嫁。”
堂堂一国公主为何如此倾心于王献之呢?王献之,字子敬,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小儿子,他自幼便得到父亲的亲自教导,因此小小年纪便深得父亲真传,是家喻户晓的“小神童”。长大后的他不仅有才学,容貌也是极佳,因此有许多姑娘都倾心于他,新安公主就是其中之一。
新安公主,原名司马道福,是东晋孝武帝的女儿。早些年间,皇家为了笼络住世家大族,便把新安公主嫁给了恒济。
后来恒济为了夺权,想谋杀自己的叔父恒冲,失败后就被流放长沙。于是孝文帝就趁机废了这位驸马,让女儿重新恢复了单身。
单身的新安公主很快便找到了新的意中人,此人便是王献之。新安公主年轻时,就经常听人说起,王献之不仅人品好,才华横溢,长相还十分俊美,因此非常倾心于他。
这次,她好不容易恢复了单身,自然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因此,新安公主苦苦哀求她的父皇,让父皇下旨赐婚。
但此时王献之已经娶妻,他的妻子是郗道茂。郗道茂的父亲与王献之的母亲是亲兄妹,因此王献之与郗道茂自小便形影不离的玩耍,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两人成年后很快便拜堂成亲,婚后生活也是琴瑟和鸣。
但两人婚后不久,他们的父亲便相继去世,在那段痛苦的时光里,两人互相安慰,彼此扶持,终于熬了过去。
夫妻二人结婚好几年才得了一个女儿,他们为女儿取名玉润,自然十分欢喜,但没过多久,玉润夭折了。
这对于一个刚从悲伤中走出来的家庭无异于又一个沉痛的打击,夫妻二人都伤心不已。
由于哀伤过度,之后的几年,郗道茂也没有怀孕。老话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因此郗道茂十分自责,觉得自己对不起王家,对不起王献之,但王献之并没有把这当回事,反而还安慰妻子:“此生有你足矣。”
二人自此后便继续过着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生活。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公元373年,又一场风暴向这个小家席卷而来。
皇上下旨让王献之休妻娶新安公主。原来皇上见女儿苦苦哀求,又想到她前半生为了皇家的牺牲,因此于心不忍,便同意了新安公主的请求。
接到圣旨后,王献之自然不甘如此,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艾草,用火点着艾草,然后把脚放上去烤,他觉得如果自己把脚烧瘸了,自己变成一个残废了,新安公主就一定看不上他了。
但让王献之没有想到的是,新安公主嫁给他的想法如此强烈,听说他脚受伤可能变成一个瘸子后,不仅没有嫌弃,还帮他找来了太医,让太医好好为他治伤。
新安公主甚至放出话来:“即使王献之成为了瘸子,我也要嫁给他。”
最后,王献之迫于无奈,只好忍痛给郗道茂写了休书,拿到休书的郗道茂伤心欲绝,她不知道自己还能依靠谁,自己的双亲都已经离世,唯一的丈夫也给她送上了休书,因此没几年,郗道茂便郁郁而终。
王献之成为驸马后,官运亨通,起初是建威将军,后来去了吴兴做太守,没多久就当上了别人奋斗一生都当不上的中书令,这是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地位仅在丞相之下。他还与新安公主育有一女,名叫王神爱。
新安公主与王献之婚后不久,王献之就纳了小妾,深得王献之喜爱,据说是因为她长得与郗道茂非常像。新安公主自然十分生气,但由于这是她自己强求来的婚姻,得不到王献之的心是注定的。
公元前386年,王献之逝世,在他重病时请来了一位道士为他做法,以便消除他的病痛,做法途中道士问王献之:“从前可有什么过失之处?”王献之答:“并无别的事,只记得和郗家离婚了。”
王献之逝世时才四十多岁,可见他与新安公主的婚后并不美好。想必新安公主婚后感受到王献之对自己如此冷淡,把自己当空气一样也曾后悔过。
“情”之一字伤人最深,爱情本该是一个最美好的事物,我们应该顺其自然的发展,抢来的终归走不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