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范五:东北抗联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由部分原东北军、中共抗日游击队、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七十六万日军,消灭二十余万日伪军,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主角,是东北抗联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人,名叫李范五。 李范五,原名李福德,曾用名张松,黑龙江穆棱河西乡福兴村人。11岁入私塾,《三字经》《百家姓》倒背如流。小学就读于宁安县高等小学,16岁考入东省特别区立第一中学(哈尔滨一中),学习期间,他接触了很多新思潮,在反筑路斗争中,第一次参加了学生的爱国运动。18岁考入国立北平大学俄文法政学院,从预科开始学习。一年后,他升入本科,选择了外交领事专业,朝着外交官的目标努力。 《李范五颂》 狼烟蔽日九州惊,虎胆盈身剑气横。 学运铿锵披血志,党筹凛冽枕戈情。 1931年,"九一八"发生后,张学良按照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行事,导致东北地区很快被日本侵略者占领。自那以后,东北百姓被迫生活在日本统治之下,失去了国家主权。同年11月,北平的一群热血青年组建了"南下请愿团",他积极参与其中,与同学们共同谋划前往当时的政治中心南京,向国民政府表达诉求。学生们一到北平前门站,就被国民党当局拦下了,车也不让开。他和同学们采取了卧轨抗议的方式。最终在他们的坚持下,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妥协,同意安排车辆。请愿团到了南京后,和其他地方的请愿团碰头,大家团结一致,向蒋介石施压,要求他同意抗日。蒋介石看到学生们情绪激动,只好亲自出来稳定局面。但他讲话时支支吾吾,关于派兵抗日的事,一个字都没提。爱国学生纷纷批评蒋介石的举动。他对此也感到十分沮丧,直言"在国民党手下做外交官,简直是奇耻大辱,完全违背了我原本的志向"。 1932年,经李荫永引荐,他参加了反帝大同盟这个党的外围团体,曾任反帝大同盟河北省委总交通。当年9月,凭借出色的表现,王述禹和李荫永共同推荐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1932年底,李范五受党的派遣,回东北开展抗日斗争。他回到穆棱(八面通)后,以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积极从事抗日活动,1933年5月建立起反帝大同盟。是年6月建立起党、团组织,成立中共穆棱县委。1933年至1936年,先后任中共穆棱、宁安县委书记,吉东特委组织部长、书记。 1936年,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他被派往苏联,进入东方大学八分校进行学习。在学习期间,他还担任了学生临时支部书记的职务。1938年,他返回延安。在延安期间,他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他先是中央组织部地方党务科的成员,后来调到中央情报部做研究员。之后,他又在抗日军政大学担任东北干部训练的指导员。此外,他还兼任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和秘书长,最后成为中央机关的总务处长。1945年,他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解放战争期间,为了建立巩固东北革命根据地,他奉中央之命又回到东北,先后任中共合江省工委书记、省委副书记兼省政府副主席、省军区政委、松江省政府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林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书记,黑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省委第二书记、省长、省军区第二政委、中共东北局委员会委员等职,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第六届政协委员。1985年5月离休。 值得一提的是,他对我国橡胶事业的重大贡献。在1950-1954年这5年,即我国扩大种植和发展天然橡胶筹备、起步和打基础的时期,林垦部(林业部)部长梁希和时任副部长的他为天然橡胶业早期建设做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 1986年5月7日,他因久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享年74岁。遵照他遗嘱,他的骨灰已撒向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穆棱河和镜泊湖。
李范五:东北抗联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由部分
时光匆匆行者路
2025-05-16 07:21: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