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硬气”!1907年,清政府派兵进驻,唐努乌梁海的萨彦岭,构筑工事!抵御沙俄的入侵,最终,逼迫俄军撤离!
“这是一段,正逐渐被遗忘的边疆历史!”
“1944年,当唐努乌梁海被吞并的时候,一切都是偷偷摸摸,静悄悄的进行着…”
“甚至,此前的大多数苏联人,都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图瓦人民共和国’这个名称!”
1907年,奎芳在给清廷的奏折中痛陈:
“俄人越界,如入无人之境,若再坐视,唐努屏障尽失…”
1911年,沙俄军队趁着中国辛亥革命后国内的混乱局面,进入了唐努乌梁海。
乌里雅苏台将军,悲叹的写道:“竭蹶支撑四载,终不能,保圣祖所遗疆土…”
清末,尽管帝国大厦将倾,但是,在外蒙古西边,仍然有一群人在苦守疆域!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在乌里雅苏台的高级将领奎芳(后任乌里雅苏台将军)。
接到了,唐努乌梁海克穆齐克旗总管,巴音巴特尔的紧急求援:
“一支沙俄勘探队,正以‘科学考察’为名,在萨彦岭(清俄界山)的南麓,擅自树立界碑…”
此时,已是《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后的43年,然而,沙俄仍在不断的“蚕食”唐努乌梁海地区。
清廷收到奎芳奏报后,批准其“相机处置”的请求,但是限定兵力不得超过500人。
“1907年8月,奎芳派协领祥祐率四百余名清兵,携带两门克虏伯山炮秘密进驻克穆齐克旗进行军事部署,同时,构筑野战工事。”
“接着,清军在克穆齐克河与乌鲁克穆河交汇处(今图瓦共和国首府克孜勒市,东北70公里)构筑‘品’字形防御工事。”
“整体工事,为土木结构的棱堡,配备有火炮位,两侧辅以12座地营(半地下式碉堡),而且,通过壕沟相互连通…”
1907年10月,沙俄军伊尔库茨克边防营中校格罗杰科夫,率领300哥萨克骑兵越界,在克穆齐克旗遭遇清军警戒部队。
“清军协领祥祐,依据奎芳的‘先礼后兵’的意图,向沙俄军队出示乾隆年间,颁发的《钦定大清一统舆图》证明主权,俄军被迫暂时撤退。”
时间到了11月初,沙俄军增派两个连的步兵,并携带马克沁机枪返回,防御清军官兵,立即,进入战备状态!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清俄两军在零下30℃的严寒中,一共对峙了17天,最终,俄军因补给困难被迫撤兵。”
事后统计,清军冻伤了47人,可是,成功的阻止了沙俄军在此建立越冬营地。
1908年春,沙俄通过驻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领事向清廷施压,指责清军“越界设防”。
遗憾的是,清廷虽以“唐努乌梁海系我朝藩属”据理力争,但是,迫于压力于当年5月,密令奎芳撤军。
三年后,清宣统三年,1911年12月,因为外蒙古独立,清军被迫撤离乌里雅苏台。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是清政府在1864年10月7日,于塔尔哈巴台(今塔城)签订的割让外西北的不平等条约。
不久,中俄双方勘界立碑又签订了《科布多界约》《乌里雅苏台界约》《塔尔巴哈台界约》等三个议定书。
中国,失去了巴勒喀什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今斋桑泊)南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奎芳(1869~?),是满洲正黄旗人。
1903年,出任江宁副将,署理江宁将军,次年改任京口副将。
1910年,被任命为乌里雅苏台将军,成为清朝在漠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唐努乌梁海,唐代隶属安北都护府管辖,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宋金时期,属西辽政权,称谦谦州。
元代属岭北行省,称益兰州,明代属蒙古瓦剌部,清代称唐努乌梁海,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辖地。
1727年《布连斯奇条约》规定,中俄以东西萨彦岭为界,唐努乌梁海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1912年2月,唐努旗副都统贡布多尔济,宣布下属三旗“独立”,成立乌梁海共和国。
1921年8月,成立“唐努图瓦共和国”,宣布独立。
1926年,改称“图瓦人民共和国”。
1944年8月17日,“图瓦人民共和国”请求加入苏联,10月,图瓦人民共和国被并入苏联版图。
1948年3月17日,苏联通过广播宣布:
“图瓦人民共和国,正式并入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称为图瓦自治州。”
1948年5月,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傅秉常,专门照会苏联外交部,特别声明:
“唐努乌梁海,是永远属于中国的神圣领土!”
今天的唐努乌梁海,远比清代的唐努乌梁海小得多,仅指俄罗斯“图瓦共和国”,面积16.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一百多年前,原本的唐努乌梁海,包括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俄阿尔泰共和国东北部,俄阿尔泰边疆区的东南部。”
“克麦罗沃州南部,哈卡斯共和国南部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大部分,总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
“永远,都不要忘记,贝加尔湖西边,那一片美丽的土地,她曾经是中华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