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俄乌双方将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重启直接谈判,这是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最具突破性的一次外交尝试。然而,就在谈判前夕,北约在芬兰拉普兰地区启动为期10天、涉及5000多名军人的大规模军演,演习地点距离俄罗斯卡累利阿仅数十公里! 北约此次军演代号未公开,但参演兵力包括瑞典、英国等国的攻击直升机、远程火炮及无人机部队,重点演练多国联合火力协调与北部地形作战。俄军事专家瓦季姆·科久林指出,北约试图将乌克兰战场经验(如无人机战术)融入演习,实质是对俄“混合威慑”。
俄罗斯总统普京11日凌晨突然提议无条件重启谈判,要求双方15日在伊斯坦布尔直接对话。这一决策背后是多重考量:俄军近期在哈尔科夫方向遭遇乌军反扑,战线呈现胶着状态;西方对俄制裁导致能源收入同比下降23%;更关键的是,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却愿充当中立平台,提供了难得的战略缓冲。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回应尽显外交智慧。他一方面宣布自12日起实施30天全面停火,另一方面坚持"只见普京本人",将谈判门槛与领导人政治信誉绑定。这种策略既回应了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促和的压力,又为可能破裂的谈判预留退路。若普京缺席,乌克兰即可将战争责任完全归咎俄方。 美国的态度耐人寻味。特朗普在启程中东前放风"可能飞往土耳其",实则派遣国务卿鲁比奥率团参会。这种"虚实结合"的介入方式,既避免直接卷入谈判僵局,又通过军售协议保持对局势的隐性控制。就在谈判前夕,美国批准向波兰出口价值47亿美元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强化北约东翼防御。
俄乌和谈在即,北约突然这时候在俄罗斯边境搞军演,是不是为乌克兰助阵?北约拒绝了乌克兰的加入请求,但军演等于说是支持乌克兰。在欧洲和北约看来,他们还不想乌克兰与俄罗斯实现真正的停火! 美国的态度更显功利性。特朗普政府虽推动俄乌和谈,却在谈判前夕批准向波兰出口47亿美元"爱国者"防空系统。这种"虚实结合"的介入方式,与2024年维尔纽斯峰会上美德联合否决乌克兰入约申请形成鲜明对比。北约需要乌克兰牵制俄罗斯,却不愿承担《集体防御条款》第5条带来的核战争风险。 北约的军事冒险正加剧欧洲内部分化。东欧国家将乌克兰视为"前线屏障",支持其军事化以缓解自身安全压力;而德国、法国等西欧大国更关注经济稳定,对激进对抗持审慎态度。 欧盟的困境同样明显,负责国防事务的官员一面宣称"准备大幅增加对乌支持",一面又因成员国分歧无法兑现每年180亿美元的防御承诺。这种"口号大于行动"的支援模式,与中俄推动的本币结算、数字丝绸之路等实质性合作形成反差。
乌克兰与俄罗斯几番和谈,为什么始终无法成功?本质原因就是因为乌克兰至今还在受西方的蛊惑。 短期内,俄乌和谈恐难取得突破。乌克兰难以放弃领土诉求,而俄罗斯拒绝回归2022年以前的边界状态。双方可能接受“冻结冲突”的临时方案,如交换战俘、有限停火,但根源矛盾仍将延续。
阿东
这不是明摆着就是不打算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