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都用ai做作业 教授爆发了
一位作家曾对儿子说: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不管有没有AI,有些事是不变的。
前几天看到一个采访。
来自江西的90后Kim直言:“父母所谓的勤劳本分,不走捷径,其实就是被信息差给忽悠瘸了。”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通过17年的拼命刷题,最终考上了人大。
但入学第一天,他就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几个室友,只有他和另一个室友是裸分考进来的,其他人都是其他途径考上人大的。
有一个室友是台球特长生,还有2个是参加夏令营的,还有一个是参加华侨生联考,400多分就上了他们学校。
他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别人却条条大路通罗马。
这让他深刻意识到:教育就是一场资源争夺战,人与人的差距,从父母那一代就已经拉开了。
所以,尽管他的孩子现在3岁不到,他就早早做好了规划:
他先获取香港身份,让孩子未来可以通过华侨生联考或DSE考试升学,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与选择。
而这或许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拼爹:第一代人的努力奋斗,可以帮助第二代人增加容错率。第二代人如果能够站在第一代人的肩膀上发展,就会极大提高发展的速度。
教育,从来不是孩子个人的奋斗,更多的是家庭资源与父母认知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