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我国商务部干部找到“东方糖王”郭鹤年,请他帮忙以最低的价格购入30万吨白糖。郭鹤年当即就答应了这一求助,通过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等手段,他不仅成功帮我国买到30万吨白糖,甚至还为我国再赚500万美元! 马来西亚商人郭鹤年接到了一通神秘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来的干部,有重要事情需要面谈。 电话那头的声音透着焦灼,这让掌管着亚洲糖业命脉的"糖王"意识到事情非同小可。 在香港浅水湾的宝华大厦里,两位风尘仆仆的商务部干部向郭鹤年摊开了难题:国内物资吃紧,急需30万吨白糖救命。 更棘手的是当时中国外汇存底是负数,既要低价采购又要趁机赚外汇。 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粮的难题,让见惯大风大浪的郭鹤年都倒吸凉气,要知道当时全球年交易量才1000万吨,30万吨相当于国际市场上三个月的总流通量。 华商摸着下巴盘算:要是大张旗鼓买糖,价格得涨两三成,国家哪扛得住?可要是不接这活儿,国内多少老百姓得吃不上糖。 他想起前些年回国参加国庆酒会,天安门广场上老百姓排队买糖的场景,当即拍板:"这事交给我办。" 于是,老郭使了个声东击西的招数,他大摇大摆跑去瑞士开糖业大会,在日内瓦的酒店里天天跟各国糖商喝茶聊天,背地里却派精兵强将直扑巴西,像蚂蚁搬家似的一家家糖厂谈收购。 后来有英国佬在会上嘀咕:"巴西糖区最近冒出好些生面孔。"老郭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却装傻:"是吗?那您可得帮我盯着行情。" 那边厢巴西的部下急得火烧眉毛,电话里不敢明说,只能打暗号:"家里老人要过寿,寿桃得备齐。" 他攥着话筒的手直冒汗,嘴上还得淡定:"抓紧办,别耽误吉时。"三天三夜没合眼,终于等到巴西传来捷报:30万吨白糖全数落袋。 消息传开当天,国际糖价应声窜起两成半,可中国仓库里早已堆满平价糖。 不过,这还不算完,他早料到这出戏码,提前在伦敦期货市场布了局,糖价刚抬头他就开始抛货,七抛八抛愣是给国家倒腾出500万美元外汇。 要知道那年头中国外汇窟窿有8100万,这笔钱真是雪中送炭,事后有记者问:"您自己咋不跟着赚点?"老郭摆摆手:"吃里扒外的事咱不干。" 其实这出"瞒天过海"的好戏,早在他爹那辈就埋下伏笔,老郭家祖上在马来西亚做米面生意,他打小看着老爹怎么跟英国人荷兰人周旋。 26岁接手家业时,他就琢磨明白:大米生意稳当不挣钱,要做就做价格坐过山车的买卖,后来盯上白糖,从种甘蔗到开糖厂,硬是把家族生意做成横跨新马的巨无霸。 这次帮帮忙买糖的事,在他心里种下颗种子,十年后北京要建国贸中心,洋人开条件要这要那,他二话不说砸进去5.3亿美金。 而那时候的三环路外还是一片庄稼地,同行都笑他傻,结果怎样?国贸年收租50亿,成了京城最亮眼的金招牌。 要说老郭的生意经,最绝的是把期货玩出花,当年在伦敦偷师学艺,回来就用在糖业上,这次帮中国采购,期货现货两手抓,既压住实价又赚了差价。 后来他侄子在深圳搞出金龙鱼食用油,也是这套路数,提前布局、长远打算。 2020年金龙鱼上市,市值飙到3000亿,谁还记得当初起步时连个像样的榨油厂都没有? 不过,老爷子这些年没少挨骂,马来西亚有人酸他"胳膊肘往外拐",他总说:"我半颗心在马来西亚,半颗心在中国。" 金融危机,他带头往国内投钱稳市场,汶川地震,他捐的款能盖十几所希望小学,新冠疫情那会儿,又是他第一个往武汉运物资,这些事他从不张扬,就像当年帮买白糖那样,做完就深藏功与名。 如今102岁的郭鹤年还活跃在商界,接班人问题倒是成了难题,大儿子沉迷艺术,小儿子志不在此,侄子单飞创业。 有人问他急不急,他笑呵呵说:"儿孙自有儿孙福,钱多钱少都是空。"生意可以传承,但家国情怀得刻在骨子里。 信息来源:中工网《马来西亚侨领郭鹤年:“瓣爱马来西亚,一瓣爱中国”》 《环球人物》专题报道《亚洲“糖王”的中国情:可不赚钱也要帮助中国》
1973年,我国商务部干部找到“东方糖王”郭鹤年,请他帮忙以最低的价格购入30万
粉樱萌娃
2025-05-14 18:10: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