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德到家了!”5月9日,贵州一老人将辛苦摘的樱桃放在路边售卖,没想到,一辆路过

子焓 2025-05-13 21:34:51

“缺德到家了!”5月9日,贵州一老人将辛苦摘的樱桃放在路边售卖,没想到,一辆路过的商务车看到后,下来一男子抱着筐就跑,邻居骑摩托车载着老人追了7公里没追上,网友:没被发现是偷,被发现喝止还继续抢走东西是抢劫行为! 2025年5月9日正午,贵州遵义的蝉鸣撕扯着暑气,72岁的李素芬蹲在国道旁的老槐树下,竹筐里的玛瑙红樱桃在烈日下泛着水光。 她用草帽扇着风,看了眼腕上的电子表——这是儿子去年寄的,表盘上显示12:15。 10分钟前,她刚转身去摘新熟的樱桃,再回头时,路边的竹筐连同50斤樱桃不翼而飞。 凌晨4点,李素芬打着手电筒走进樱桃林,竹篮碰撞树枝的声响惊醒了栖息的山雀,老伴去世后,她靠3亩樱桃林养活自己,这季的头茬果尤其饱满,批发价每斤15元,竹筐上还系着孙子手写的"奶奶牌樱桃"纸条。 正午摆好摊位时,她特意留了半碗给路过的环卫工人,却没料到,这份善意成了罪恶的背景板。 监控录像还原了案发经过:12:07分,银灰色商务车在摊位前减速,42岁的张建军下车张望。他盯着无人看管的竹筐,突然抱起就跑,筐沿的樱桃滚落路面,在柏油路上砸出暗红的斑点。 李素芬追出时,只看见车尾扬起的灰尘。 李素芬攥着草帽的手在发抖,筐底残留的三颗樱桃黏在掌心,像滴着血的伤口。 遵义市公安局的天网系统在3小时后锁定嫌疑车辆。 "我想着弄点樱桃吃。"他对着审讯笔录叹气,指甲缝里还卡着樱桃皮。 案件移送检察院时,出现关键争议:是抢夺还是抢劫? 便利店监控显示,李素芬发现被抢后大声呼救,张建军在奔跑中回头张望,却未停止抢夺行为。 这种"公然夺取且不顾被害人阻拦"的情节,让案件性质发生转变。 这起事件与2022年山东的"蜜桃劫案"形成冷峻对照,当时三名男子驾车抢夺果农60斤蜜桃,在被害人追赶时加速逃离,法院以抢劫罪判处主犯有期徒刑三年。 农产品抢夺案的量刑,不仅看案值,更关注"是否对弱势群体造成精神伤害"。 对比2024年云南的"松茸盗窃案",偷采者因未使用暴力被认定为盗窃罪,刑期远低于抢劫罪。 当抢夺行为伴随对被害人的心理威慑(如公然无视呼救),即使案值不大,也可能触及抢劫罪的红线。 1、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关键区分,根据《刑法》第263条,抢劫罪要求"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压制反抗",而本案中张建军虽未直接使用暴力,但在被害人当场发现并追击时继续夺取财物,符合"携带凶器以外的其他方法"(参考最高法《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2、弱势群体保护的司法倾向,李素芬的老年身份与农产品售卖场景,成为量刑时的重要考量。 法官在判决书中特别指出:"针对老年人的财产侵害,即使数额较小,也应从严惩处,以守护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基本尊重。" 3、刑事和解的边界在哪,里张建军家属提出赔偿2000元求得谅解,被李素芬拒绝:"我不要钱,就想让他知道,老人家的辛苦不是能随便抢的。" 当张建军抱起竹筐奔跑时,他抢走的不仅是樱桃,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纽带。 法律的严惩,不仅是对犯罪的震慑,更是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守护。 当法律的阳光照亮每一颗辛苦培育的果实,当道德的雨露滋养每一个迷途的灵魂,我们才能在生活的国道上,走出一条既充满规则硬度,又饱含人性温度的道路。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为真实事件整理评述,无不良引导,文中均使用化名) 创作来源:闪电新闻

0 阅读:0
子焓

子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