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王绍义终于用炸药炸开了康熙帝景陵的地宫,当尘埃散去,六口棺椁如同沉睡

裂谷长河娱乐 2025-05-13 20:14:15

1945年,王绍义终于用炸药炸开了康熙帝景陵的地宫,当尘埃散去,六口棺椁如同沉睡的巨人,静静沉在三四尺深的死水之中,刺鼻的腐臭也无法阻挡王绍义的心跳加速,中间那口最大、最高的棺椁正是康熙帝的灵柩。 1945年,王绍义带人用炸药炸开了康熙帝景陵的地宫,尘埃落定后,六口棺椁静静泡在三四尺深的死水里,中间那口最大的,就是康熙帝的灵柩。刺鼻的腐臭弥漫开来,可这家伙的心跳却因为贪欲加速跳动。 王绍义,河北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爹是个石匠,常年在清东陵干活儿,修修补补那些石结构。王绍义打小就跟着跑,陵墓的地形、布局,他都门儿清。16岁那年,他第一次溜进戒备森严的清东陵,眼瞅着那宏伟的建筑和传言中的宝藏,心里就种下了贪念。他爹劝过他,别瞎想,可他压根儿没听进去。20岁,他直接跑去投奔了山里的土匪头子马福田,靠着胆子大、枪法准,很快就混成了小头目。后来,他干过绑架、抢劫,日子过得挺糙,但野心一直没消停。 1928年,他跟着马福田试过一回盗墓,可惜没搞成,铩羽而归。之后几年,他继续混土匪圈子,直到1935年,日本鬼子占着东北,局势乱套,他瞅准机会,伪装成弹棉花的匠人,跑到东陵附近的村子安顿下来。表面上老实巴交,跟村民混得挺熟,背地里却一直在琢磨怎么下手。1945年,日本投降,守陵的部队乱了阵脚,他觉得时机到了,拉上一帮人,开始干这票大买卖。 王绍义不是临时起意,这家伙早有预谋。他小时候跟着爹干活,对清东陵的地形熟得不能再熟,知道景陵是康熙帝的墓,里头肯定有好东西。加上这些年混迹江湖,他攒了不少人脉和经验,手底下有几个得力的帮手,比如杨芝草和贾正国,都是些不要命的主儿。他还弄了些自制工具和炸药——这在当时可不是随便能搞到的,说明他下了血本。 1945年9月,日本刚投降,国内还没完全稳下来,景陵附近的守卫力量薄弱得不行。王绍义看准了这空子,决定动手。他挑了个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带着人直奔景陵。地宫入口有三道石门,靠人力根本打不开,他们直接用炸药炸,轰隆几声,门开了。这动静在当时肯定不小,可周围乱糟糟的,没人管得住。 地宫炸开后,里头可不是啥风光景象。积水有三四尺深,棺椁全泡在里头,空气里一股子腐臭味儿。但王绍义他们哪管这些,眼里只有金银财宝。六口棺椁摆在那儿,中间那口最大、最显眼,一看就是康熙帝的。他们拿斧头劈开棺椁,里头的宝贝一件件掏出来,金银玉器堆了一堆。最值钱的据说是一只九龙玉杯,杯身上九条龙雕得活灵活现,透亮得不得了。 不过,事情没那么顺利。劈棺椁的时候,棺材里突然蹿出一团绿火——可能是腐气碰着空气烧起来的——当场烧伤了两个家伙的脸,场面乱成一团。王绍义硬是靠着狠劲儿压住了手下,继续干活儿,最后把地宫翻了个底朝天。东西到手后,他们赶紧撤了,带着赃物跑得无影无踪。 这事儿干得太嚣张,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老百姓气得不行。政府一看这还得了,赶紧派人查。调查组冒着雨赶到景陵,现场一片狼藉,棺椁被劈得稀烂,地宫里散落着些没来得及拿走的小物件。王绍义这帮人没跑多久就被抓了,政府定了调子:主犯必须严惩,其他人可以宽大处理。1946年大年三十,六名主犯在景陵大牌楼前被枪毙,算是给了死者一个交代,也警告了活着的家伙。 追回来的赃物也就一部分,那只九龙玉杯和其他值钱玩意儿不知道跑哪去了。有人说散到民间了,有人说流到海外了,反正没影儿了。这对咱们国家的文化遗产来说,是实打实的损失,怪不得一提这事儿就让人牙痒痒。 这都过去快80年了,景陵的伤疤还在那儿。清东陵现在是旅游景点,可谁知道还有多少宝贝埋在地下,或者已经没了影儿?王绍义这事儿不是特例,历史上盗墓的多了去了。现代社会,咱们得学聪明点,文物保护不能光靠喊口号。得有实打实的措施,比如加强巡逻、用科技监控,再加上宣传,让大家伙儿都明白这些东西有多珍贵。保护文物不光是大专家的事儿,咱们普通人也能搭把手。比如去景点别乱扔垃圾,看见可疑的人多留个心眼儿,举报一下。别小看这些小事儿,积少成多,能顶大用。

0 阅读:122

猜你喜欢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