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军事上的5大疑问: 毛主席手里没枪,军事能力却甩别人几条街。他年轻时在湖南新军摸过枪,后来井冈山会师时背过一次驳壳枪,但之后基本不碰这玩意儿。可他照样能带兵打仗,还打得贼漂亮。 秘诀在哪?一是他书读得多。《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这些,他翻得滚瓜烂熟,还能活学活用。井冈山时期,他总结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的游击战法,愣是以弱胜强,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二是实战经验丰富。每次打完仗,他都复盘得特别细,找出问题再改进。比如抗日战争,他提出持久战战略,看透了日本的短板,直接指明胜利方向。 毛主席没军校文凭,跟黄埔出身的将领比,军事教育是空白。可他的军事能力愣是碾压一堆科班生,这是咋回事? 其实他靠的是自学和实践。小时候他就爱啃兵书,长大了更是在战争中摸爬滚打。秋收起义失败后,他带着队伍上井冈山,一边打一边总结,硬是搞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长征时,他指挥四渡赤水,靠地形和机动性把敌军耍得团团转。这种能力,不是军校教出来的,是他自己悟出来的。再加上跟朱德、彭德怀这些实战派配合默契,军事水平自然越来越高。 毛主席没留过学,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可他的军事理论却深得人心,像《论持久战》这种经典,连外国人都服气。这是咋来的? 关键是他接地气。他早年跑遍湖南农村,了解老百姓的苦,知道革命得靠啥。他把马克思主义跟中国实际情况一结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人民战争”这些接地气的理论。抗日战争时,他在延安写《论持久战》,分析日本的弱点,预测战争走势,句句说到点子上。后来这些理论成了我军的灵魂,可见他的眼光和脑子有多厉害。 中国历史上,将领兵权大了就容易搞乱子,可毛主席手下像林彪、粟裕、陈赓这些猛人,手握几十万大军,却没一个敢拥兵自重。这是咋回事? 一是毛主席威望高。遵义会议后,他带着红军走出绝境,四渡赤水这种神操作让大家服得五体投地。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他坐镇指挥,硬是把国民党打趴下,谁敢不服?二是他抓住了“党指挥枪”这根弦。他常跟将领讲革命大目标,让大家明白跟着他才能赢。像林彪,辽沈战役时接到攻锦州的命令,二话不说就干,忠诚度拉满。 毛主席1893年出生在湖南韶山,家里是普通农民。小时候他就爱读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名著让他对打仗有了兴趣。1911年辛亥革命,他跑去当了半年兵,算是第一次接触军事。后来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他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革命的种子就这么种下了。1927年秋收起义,他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边打边学,硬是趟出一条农村革命的路子。这些经历,成了他军事能力的起点。 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毛主席军事生涯的大转折。那时候红军被追得喘不过气,他站出来分析局势,提出新打法,赢得大家支持。从那以后,他指挥长征,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愣是把红军从绝境里带出来。这段经历不光磨练了他的军事能力,也让他在队伍里立住了脚。 1948到1949年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毛主席军事才能的高光时刻。他坐镇西柏坡,通过电报指挥林彪、粟裕这些大将,硬是把国民党几百万军队收拾得服服帖帖。像辽沈战役,他果断拍板攻锦州,把东北的局面彻底翻盘。这时候,他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已经没人能比了。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1950年朝鲜战争就来了。毛主席果断决定出兵,带着志愿军跟美国硬碰硬。他看准了美国后勤线的弱点,指挥志愿军打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气势。这场仗不光保住了东北边境,也让新中国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特别重视国防建设。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他拍板支持这个项目,直接把中国拉进了核大国行列。这一步,不光是军事上的突破,也是国家安全的底气。 到了晚年,毛主席身体不行了,但脑子还清醒,常看书思考。1976年9月9日,他在北京去世,全国老百姓都难受得不行。他的军事思想,像游击战、人民战争这些,成了我军建设的根基。后来者都说,他的影响力,至今还在。
毛主席在军事上的5大疑问: 毛主席手里没枪,军事能力却甩别人几条街。他年轻时在湖
混沌于浮云
2025-05-13 19:22:55
0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