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税警总团长黄杰请张佛千帮忙,说:“我的六个团,有两个团长不大服管,一

文山聊武器 2025-05-13 19:20:23

1936年,税警总团长黄杰请张佛千帮忙,说:“我的六个团,有两个团长不大服管,一个是孙立人,美国军校生,另一个是何绍周,何应钦的侄子,你帮我做做工作。” 1936年的中国,局势已经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日本的侵略野心越来越明显。税警总团作为国民政府的一支精锐部队,本来是为了管好税收、打击走私而建的,可到了这时候,它还得扛起抗击外敌的重任。这支队伍装备精良,训练严格,战斗力在当时没得说。可问题就出在内部,黄杰当总团长,手下管着六个团,其中两个团长——孙立人和何绍周——对他的管理不太买账。孙立人觉得自己学的洋战术没人懂,何绍周仗着战功和背景也不服气。这两人一闹,税警总团的团结眼看着就要散架。黄杰心里急啊,抗战在即,队伍不能乱,只能找外援解决问题。 孙立人是个狠角色。1900年出生在安徽,早年考上清华大学,后来跑去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军事。那地方可是培养美国军官的摇篮,孙立人学成归来,满脑子都是先进的战术理念。他回国后进了税警总团,把部队管得跟铁桶似的,纪律严明,战斗力爆棚。1936年,他已经是团长级别,觉得自己比黄杰高明,对黄杰的一些老派指挥方式看不上眼。他这人自信得有点骄傲,但这份自信不是瞎来的,毕竟他在海外的表现和对中国军队的观察,让他觉得自己有底气。 何绍周也不简单。1902年出生在贵州,家里条件不错,但他从小就倔。家里给他安排婚事,他死活不干,干脆跑去找叔叔何应钦。何应钦那时候已经是国民政府的大人物了,帮侄子铺路。1924年,何绍周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成绩好得很,还跟着打过东征,实战能力没话说。后来何应钦政治上有点起伏,何绍周也跟着吃了挂落,跑去日本学军事。1931年回国后,他加入税警总团,1932年淞沪抗战打得漂亮,名声起来了。可他觉得黄杰管事不公平,自己团功劳大却没被重视,心里憋着气。 张佛千就更有意思了。1907年出生在安徽,比孙立人和何绍周都小,但资历老。他在国民党里混得风生水起,当过总政治部设计委员,军政两方面都玩得转,人脉广,威望高。1936年,黄杰找到他,说自己管不住两个团长,希望他能出面劝劝。张佛千没推辞,觉得国家大事当前,军队不能窝里斗,就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黄杰找到张佛千的时候,已经是急得不行了。税警总团六个团,孙立人和何绍周各带一个,都是主力,要是这俩不配合,整个队伍的战斗力就得打折扣。张佛千先找了孙立人聊。孙立人这人直脾气,觉得自己在美国学的战术被黄杰浪费了,挺不服气。张佛千也没跟他硬碰硬,就说国家现在危急,内耗没意义,孙立人的本事应该留着打日本人。孙立人听了这话,想了想,觉得有道理,答应先配合着干。 接着张佛千又去找何绍周。何绍周那时候正觉得自己被黄杰冷落,心里不平衡。张佛千就劝他,别老想着背景和功劳,军队里还是得看实力,闹情绪只会让人看轻他。何绍周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听完张佛千的话,琢磨了一下,也同意暂时放下不满,跟黄杰搭把手。黄杰听说两人都松了口,总算松了口气,还承诺以后管理会更公平点。 张佛千这一出手,税警总团的内讧算是暂时压下去了。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这支队伍派上了大用场。孙立人后来去了缅甸战场,1942年仁安羌一战,他带着远征军救了被日军围困的英军7000多人,国际上都出了名。何绍周也没闲着,1944年松山战役,他带着部队硬啃了三个月,把日军赶出去,拿了个“青天白日勋章”,这可是当时很高的荣誉。 不过再往后看,这俩人的结局就让人感慨了。何绍周1949年当了第19兵团司令官兼第49军军长,可国共内战打得他没招,部队溃败后,他没去台湾,跑香港隐居去了。孙立人撤到台湾后,继续当将军,但跟蒋介石关系搞僵,最后被软禁了几十年,晚年挺凄凉。这场调解虽然救了税警总团,可他们后来的命运,还是让人觉得世事难料。

0 阅读:129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