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陆小曼穷得吃不起鸡蛋时,将唯一的貂皮大衣卖掉,买来几斤大闸蟹,请3个

星河漫游阁 2025-05-13 18:41:33

1961年,陆小曼穷得吃不起鸡蛋时,将唯一的貂皮大衣卖掉,买来几斤大闸蟹,请3个男人到家中大吃大喝。饭后,陆小曼红着脸说:“今天找你们来,是有一个不情之请。” 陆小曼,1903年出生在上海,家里条件好得不得了。她爸陆定是清末进士,在财政部当过大官,妈吴曼华也是名门出身。小时候的陆小曼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样样拿得出手,尤其画画和写文章特别有天赋。 (续写开始) 那晚唐云夹着蟹腿的手直哆嗦——眼前这女人可是当年上海滩的“玻璃房子”,如今连件像样旗袍都穿不起。王秀兰背上的娃突然哇哇哭,倒把刘旦宅的宣纸染了片墨渍,陆小曼抄起竹扇就扇风:“墨渍晾干了就是泼墨山水,咱这叫天赐灵感!”满屋哄笑里,她眼角瞥见墙角挂着徐志摩的旧围巾,早褪成灰扑扑的抹布色。 说实话,陆小曼这出“貂皮换丹青”玩得比京剧变脸还溜。她表妹吴锦抱着貂皮大衣当街哭,活像送葬似的,街坊还以为徐志摩坟让人刨了。谁能想到这落魄贵妇背地里憋着大招?上海市委干部要的国画礼物,愣是被她拆解成三幅小品——残荷是唐云的手笔,波斯猫归刘旦宅,张正宇那条猎犬呲着牙,活脱脱照着翁瑞午养的京巴画的。 更绝的是“空手套白狼”的算计。卖貂皮换的几百大洋,买完大闸蟹还剩小半,全换成颜料宣纸塞给画家。她自己倒贴的何止是钱?徐志摩留下的珐琅怀表早送进当铺,就为凑够装裱费。这手“借花献佛”的功夫,现在搞慈善募捐的都得喊她祖师奶奶。 换个角度琢磨,陆小曼的“爱国情怀”带着薄荷味的讽刺。她拒绝日本人的千元出场费是真,可转头就跟汉奸文人唱昆曲也是实。画院工资全砸药罐子里,偏要学男人抽大烟充名士派头——左手抓着民族气节,右手搂着风花雪月,活脱脱民国版的“分裂症患者”。 最扎心的是时代账本。那三幅画跟着干部出了国门,署名却只有“上海中国画院集体创作”。她亲手栽的爱国人设,到头来连个落款资格都没捞着。倒是晚年蜗居在延安公寓时,翁瑞午的私生女趴她膝头要糖吃,她摸遍口袋只掏出半块发霉的绿豆糕——曾经的貂裘千金散尽,换来的不过是史书里三行潦草注脚。 如今上海档案馆里,陆小曼的工笔画和当票存根锁在相邻柜子。解说员总说这是“名媛报国的见证”,却没人提起她临终前攥着徐志摩飞机残骸的照片。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恍惚还能听见老上海报童的叫卖:“看报看报!陆小曼又双叒叕为爱痴狂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星河漫游阁

星河漫游阁

星河漫游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