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一共有四个子女,其中原配夫人于凤至生育了一女二子。长女名叫张闾瑛,因为是帅府第一个孙辈,备受上下宠爱。于凤至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上心,请来名师为她教授中学西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张学良还经常抽时间,带着女儿骑马郊游。可以说,张闾瑛的童年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关爱,都是顶配的。
到了她15岁时,因为长相美丽才情甚佳,又是大帅府嫡长孙女,求亲的人踏破了门槛,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孔祥熙希望借助这门亲事,强强联手,张学良对此也十分赞成。但张闾瑛认为嫁给纨绔子弟不会有好结果,坚决反对这门婚事,于凤至也认为要尊重女儿的意见。
张闾瑛直言:“我宁愿嫁给布衣,也不愿嫁入豪门!”
面对掌上明珠的反对,张学良让步了,婉拒了孔祥熙。
之后张闾瑛在英国,真的碰到了一位名叫陶鹏飞的布衣男同学。陶鹏飞家境普通,能留学时靠自己努力获得的公费机会。两个年轻人坠入爱河,互相扶持,很快结为夫妻,兑现了她当初“不嫁豪门,只嫁布衣”的誓言,相伴到老。
张闾瑛也继承了老张家的长寿基因,去世时享年100岁,她也是最后唯一陪伴在母亲身边的孩子。
张闾瑛的两个弟弟则命途多舛。大弟弟张闾珣本来才华横溢,考上了牛津大学,因为熟练使用拉丁文,去了伦敦的《泰晤士报》工作,怎么看都是应该走文史或者文学这条路的。
1933年,张学良带着一女儿子前往英国考察,恰逢英国被法西斯轰炸,导致张闾珣的精神出现了严重问题,后诊断为精神分裂,长期在精神病院中度过。虽然母亲和姐姐竭尽全力照顾治疗,父亲也争取到了和她团聚的机会,但依然不见好转,69岁就去世了
小弟弟张闾玗自小性格开朗,好动爱玩,最喜欢高尔夫,在父亲被软禁后,他依然花天酒地,欠了一屁股债,最后还是宋子文出面还清的。而他比哥哥走的还早,61岁就因为车祸去世了。
张学良唯一善终的儿子,是赵四小姐所生的张闾琳。他7岁的时候,张学良便被囚禁,为了保护他,张学良托自己的美国好友伊雅格把这个孩子带到美国去抚养。
伊雅格夫妇为了确保张闾琳的安全,不仅对外隐瞒了他的身世,还给他改名为“克尔”,而且让他只讲英文,不让他说中文,这样他就不会和中国人接触,自然也没有人打他的主意了。这也是伊雅格夫妇作为平头老百姓,确保好友孩子安全的无奈之举。但副作用就是,张闾琳真不会说中文了,连父母的名字都忘了,因为伊雅格夫妇怕人暗害他,怕他说漏嘴,干脆不在他面前提亲生父母的名字。
由于赵一荻陪伴张学良一起被囚禁,时间长了两边竟然断了音信。1955年,赵一荻拜托“大使”董显光求助于美国国务院,一顿搜索才找到了伊雅格夫妇。
不得不说,伊雅格夫妇不负所托,把张闾琳培养成了学霸。他中学毕业后进入加州大学,学习航天专业,毕业后进入斯坦福大学读博,又NASA当了高级工程师,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航天专家。
董显光找到张闾琳后,他十分惊讶,立刻带着新婚妻子陈淑贞前往台湾探望自己的亲生父母。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他自由恋爱认识的华裔妻子陈淑贞,竟然是父亲老友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的侄女。而陈淑贞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丈夫居然有如此曲折而显赫的身世。这么叙起来,两家也算是“亲上加亲”了,不得不说缘分实在是奇妙。
和父母重聚后,他开始思考自己、家族和民族的命运,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上。他经常前往东北,参观祖宅,祭扫祖陵,也前来北京参加各种抗战纪念活动。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学好中文,经常词不达意需要人翻译,因此格外重视子女的中文教育。
张闾琳和陈淑贞育有两个儿子,长子张居信从小就是大学霸,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斯坦福大学和verizon公司从事大规模软件开发和正式算法工具开发的研究工作。2004年9月22日获聘东北大学兼职教授,还曾经上了节目《世界听我说》。次子张居仰毕业于南加州大学,在美国从事媒体工作。
2024年,张闾琳去世,享年94岁。他这一生,在许多人看来享尽了物质上的福,却也吃了不少情感上的苦。好在最终家人团聚,婚姻幸福,孩子们也非常争气。
这三代人波涛汹涌的命运,终于在第四代,归于平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