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正式发布联合声明,两个大国在一个多月的激烈交锋后,局势又回到了4月2日这天。 周末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正式有了结果,双方刚刚发布了联合。 两国都承诺,在5月14日之前,各自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关税。 美国的承诺是,修改4月2日,也就是特朗普口中“解放日”签署行政令中,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美国将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征收24%的关税,保留10%的关税。 同时,美国取消4月8日之后对中国加征的那些高额关税。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取消了对中国加征的后两轮“赌气式”关税,特朗普宣布的34%所谓“对等关税”下调到了10%。
中国这边则在90天内暂停24%的关税,也保留10%,并取消之后为反制美国而加征的其他关税。同时,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总结一下,从结果来看,中美这次的谈判突出一个“完全对等”,双方都取消了91%的关税,暂停了24%的关税,总计115%。局面几乎是回到了4月2日当天。 这既印证了中美在谈判结束后透露的:会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也同时说明,特朗普对中国加征的许多关税,根本就是一拍脑门。 当然,考虑到主动发起关税战的一方是美国,中美这一轮交锋结果如何,大家其实也都心中有数。 至于美国为什么要留下10%的关税,大概率是特朗普还惦记着他那10%的“基准关税”,尽量维护自己的面子。出于对等原则,中国也留下了这10%。
看到这样的结果,全球可以说都是长舒了一口气。虽然特朗普在4月2日前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以及中国对美方的反制都还在,但局势终归是朝着比较可控的方向在发展。 可以预见,已经中断了有一段时间的中美贸易,或许会在未来迅速恢复。 当然,联合声明中的一个说法同样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90天。 这意味着,中美两国其实是留出了一段时间的缓冲期,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持续进行谈判。更重要的是,双方都要看一下,对方是否能落实谈判结果。 而中美这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进展,最重要的原因,是特朗普确实顶不住了。这也让我们回想起,他在中美谈判前抛出的一个特殊说法,那就是中美关税可能大幅下降,“事情将由贝森特决定”。
要知道,在关税问题上,特朗普此前堪称一意孤行,即便是帮助特朗普上台的大功臣马斯克,都根本劝不动他。 他在处理该问题时,也是基于“美国要向其他国家征收更多关税”这个前提,任命相应的内阁人选。马斯克和美国总统贸易顾问纳瓦罗之间的矛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然而,特朗普这次却把与中国谈判的决定权交给了贝森特,授权他便宜行事,这无疑是一个与之前有出入的信号。 这很可能意味着,特朗普终于认识到,美国不可能在与中国的关税战中获胜。这一判断导致他对中国的策略发生了改变,从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让中国屈服,变成尽快降低对美国的损失。 因此,美方才会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急着与中国进行谈判,希望能达成所谓的“协议”。 最终的结果是,中美确实有了一份“协议”,但内容与特朗普之前想象的东西,大概率是不一致的。
事实上,特朗普会把贝森特推出来,也是在为自己考虑。毕竟他之前狠话放得太多,却得到了一个铩羽而归的结果,脸面上终归不好看。特朗普提到贝森特,也是在尽量与自己撇清关系。 整体来看,中美各退一步,对全世界都是一个好消息。单看协议本身,也算是比较积极的。不过,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协议能不能得到良好的执行? 对此,中国自然是可以信得过的,但美国、尤其是特朗普政府能不能信得过,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如果美方能执行好这些白纸黑字的条款、并在之后与中方积极沟通,中美关系是会有进展的。但如果在回去后,美方又开始无事生非。他们下一次再想见到中方,难度恐怕会高得不止一星半点。 说到底,特朗普必须牢记,本次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是在美方的“请求”下举行的。中方会同意与中方接触,是为了自身乃至各方的利益考虑,并从大局出发做的决定。 相对应的,美方也必须承担起大国应有的责任,做对全世界有利的事情。如若不然,最终吃亏的只能是美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