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数千年精神共鸣起源于岳阳#】如果说洞庭湖是一个巨大的宇宙场域,岳阳楼,正是这个场域的中心。洞庭湖的流动性,本质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哲学的具象化。它既是地理实体,也是文化符号,更是精神启示。当我们在无人机镜头里看到长江洪水与四水激流在湖心形成的巨大涡旋时,一种强烈的哲学体验涌上心头:真正的永恒,恰在于永恒的流动之中。#与你湘约共享愉岳#
在岳阳,一湖,一楼,一城,数代人,承袭着千载不绝的忧乐精神。乐的是春和景明的大好河山,忧来自于悲悯。这是一个民族历经磨难而不绝的精神支撑——总有理想主义者超越个体得失,为天下苍生奔走。#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
岳阳楼,是湖南人精神的一座永恒地标。文人墨客临湖赋诗,或慷慨悲歌,或纵情山水,却始终在个体命运的悲喜中沉浮,如同湖面零散的渔火,照不透历史的迷雾。
真正让忧乐交融的契机,藏在北宋庆历四年的岳阳楼重修事件里。范仲淹最先喊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声,从此,迁客骚人的伤怀不再囿于个人际遇,文人雅士的欢愉不再耽溺于山水之乐。洞庭湖的浪涛开始承载更厚重的回响。
岳阳楼何以有这样的神奇力量?其实这是岳阳地理与历史、文化的共同化合作用最终凝结于一楼之上的缘故。岳阳独特的地理气场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这种气场从何而来?显然与岳阳独特的地理风貌相关。地理是人文精神的土壤,岳阳是湖南最为开阔的空间。这里拥有湖南最巨大的水体,也拥有最平坦的湖区平原。生活或流寓其间的人们,不能不感应于这种独特地理气场而生发出形而上的伟大情感与思考。
这种情志,也从个体的忧乐最终升华为对家国的忧乐共融,并从此千年不绝。我们由衷感叹:湖南幸而有岳阳。因为岳阳,湖南人得以集内向坚忍的性格与开放通达的思维于一体,从而在近代传统与现代的剧烈冲突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