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谈之际,欧盟对华喊话,称中国有意忽视欧盟,中方明确回应

环球微视角 2025-05-13 13:39:23

中美两国在日内瓦经过两天闭门谈判后,5月12日,发表声明宣布将大幅暂缓对彼此商品加征的关税。根据联合声明,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将从145%降至30%,中国对美关税也从125%降至10%。消息一出,全球投资者对供应链断裂的担忧暂时缓解。然而,就在中美谈判尘埃落定之际,欧盟驻华大使上周五却抛出惊人言论:“过去20年来,中国一直忽视欧盟在经贸问题上的关切。” 面对质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作出直接回应:“事实证明中欧相互成就,共同发展。”他列举了一组震撼数据:中欧贸易额从建交时的24亿美元增长到7858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突破2600亿美元,70多个对话机制覆盖了从贸易到科技的各个领域。毫无疑问,当全世界聚焦中美关税休战时,欧盟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焦虑。数据显示,2024年中欧贸易额远超美欧的6800亿美元。但欧盟内部对华政策却出现严重分歧:德国新任总理默茨呼吁与美国达成“零关税”协议,而法国则主张强化对华技术合作。这种矛盾在中美谈判期间达到顶点。

欧盟的焦虑源于多重压力。首先,美国对欧盟加征的“对等关税”已影响1700亿欧元商品,占欧盟对美出口的97%。其次,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因政治争议搁置多年,而美国正通过关税施压欧盟选边站队。更严峻的是,欧盟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竞争力正在被中美拉开差距。面对欧盟大使的指控,外交部用一组组数据给出了最直接的回应。 建交50年来,中欧已建立70多个对话机制,平均每年举行15次高层会晤。在无锡高新区,170家欧洲企业累计投资150亿欧元,施耐德电气的“灯塔工厂”成为智能制造的全球标杆。这些数据背后,是中欧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但欧盟很显然对现状不满足。近年来,欧盟多次指责中国在电动汽车、钢铁等领域存在“市场扭曲”。2024年,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7%-35.3%的反补贴税。这种博弈在中美关税休战后变得更加微妙。毫无疑问,欧盟试图通过渲染“中国忽视论”,在即将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中争取更多谈判筹码。

中美关税休战对欧盟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美国可能将战略重心转向施压欧盟,要求其在科技、安全等领域选边站队。另一方面,中欧合作的深化为欧盟提供了对冲风险的可能性。例如,中欧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已形成“中国技术+欧洲市场”的双赢模式,中国企业在匈牙利建设的电池工厂将为欧盟提供40%的电动汽车电池。 欧盟的选择将深刻影响全球格局。如果继续追随美国的“脱钩”逻辑,可能失去中国这个最大的增长市场;如果坚持战略自主,与中国深化合作,则有望在绿色转型中抢占先机。欧盟的战略自主或许是其唯一的出路。日内瓦的一纸声明,不仅改变了中美贸易的走向,更引发了全球力量的重新洗牌。中欧合作的根基,不在于一时的口舌之争,而在于50年相互成就的坚实基础。

当美国试图用关税重塑世界秩序时,中欧用数据和行动证明:合作,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佳答案。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任何单边主义的幻想都将破灭,唯有开放包容,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破浪前行,因此,欧盟不应用“中国忽视欧盟”来定义当前的中欧经贸现状,而是应主动扫清双方之间的合作障碍。

0 阅读:2525
环球微视角

环球微视角

实时追踪全球热点,深度剖析国际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