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的六个太太中,四太太许氏出身于普通农家,在井边打水的时候被路过的张作霖看上

西门大妈啊 2025-05-13 11:55:35

张作霖的六个太太中,四太太许氏出身于普通农家,在井边打水的时候被路过的张作霖看上,被强行纳为四姨太。婚后,许氏提出想去新学堂学文化,张作霖开始不同意,好在二姨太卢氏一直劝说,张作霖就给许氏以假身份办理了奉天女子师范学校的入学手续。但后来因为走漏了风声,张作霖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就不让许氏上学了,但是依然允许她在家和家里的孩子们一起读书,只是不让在学堂抛头露面。

许氏很珍惜这个机会,日夜苦读,张作霖也觉得这个女子有骨气,对她越来越宠爱。许氏一连生了两儿两女,在家里算是站稳了脚跟。

受宠的五太太进门后,许氏立刻失宠,但她毫不介意,而是专注于子女的教育。她痛恨纨绔习气,要求子女朴实做人,不要争权夺利。她经常说,这帅府早晚是大哥张学良的,你们兄弟姐妹是不会有什么的,更不可习惯于奢侈的生活,你们将来一定要努力读书,靠自己的本事生活。

许氏的大女儿是张怀瞳,她小时候,曾经的东三省总督、清史馆馆长、《清史稿》主编赵尔巽上门,为自己70岁才得的独生儿子赵世辉求婚。

赵尔巽和张作霖的关系非同寻常。当年张作霖还是土匪的时候,就是赵尔巽诏安的他,又给他一路提拔当上军官。可以说没有赵尔巽,就没有后来的张作霖。

因为这层关系,张作霖对赵尔巽永远自称“属下”或者“沐恩”,态度十分谦卑,更不敢在他面前说自己的口头禅“妈了个巴子”…赵尔巽去世的时候,张作霖甚至在赵宅门口一路磕头磕到灵堂,额头和鼻孔都出了血,哀恸欲绝。

那按照这个逻辑,赵尔巽登门求亲,张作霖应该立刻答应?

不是的,张作霖说,你看啊,我对你赵尔巽敬之若父,我的孩子叫你“爷爷”,那你儿子不就是我女儿的叔叔吗?这不整差辈了吗?成我占恩师便宜了吗?不行不行…

后来赵尔巽去世了,小儿子赵世辉才14岁,张作霖回想起来,感到有些后悔,觉得自己过于迂腐。本来就是执着于辈分,但是在人家看来可能是现在今非昔比,赵家不如张家了,找个借口推脱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张作霖虽然强硬的把三个女儿推入了不幸的婚姻,但是对张怀瞳的婚事实中举棋不定,导致张怀瞳19岁了还没出嫁,在那个年代绝对大龄了。

张作霖去世后,许夫人和少帅商量,把赵世辉接到沈阳,让他们相处下,希望促成两个年轻人的好事,但因为前几位小姐的婚姻悲剧,也要尊重两个人自己的意愿。没想到俩人一见钟情,无话不谈,于是帅府上下立刻张灯结彩办喜事。

其实当时赵家家道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赵辉十分上进,他争取到了去美国读博士机会,后来又在联合国供职,而张怀瞳在加州大学读了硕士。夫妻俩志趣相投,感情很好,张怀瞳一直到2000年才去世,享年91岁。

许夫人另一个女儿张怀曦,本来被张作霖许配给了北洋政府总理靳云鹏的儿子。但皇姑屯事变后,靳家就对这门婚事有些迟疑。而张怀曦看到姐姐们不幸的婚姻,对这门婚事也害怕了起来。最终在大哥张学良的拍板下,两边和平解除婚约。

西安事变前,张怀曦表示想去国外读书,恰好当时于凤至在英国,就把小姑子接到英国考学,张怀曦也不负众望,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

张怀曦和嫂子关系于凤至关系应该是非常好,在于凤至去美国就医次年,她也来到美国,并最终在美国和一个普通人结婚生子,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相比两个女儿,许夫人的两个儿子更加出色。老大张学曾小时候就顽皮捣蛋,是中唯一不怕父亲威严的儿子,时常当面向张作霖提要求。皇姑屯事件发生时,张学曾就陪在张作霖身边,但爆炸的时候恰好起身去了别的车厢,大难不死。而后他赴日本、英国留学,后又定居美国,最终在联合国担任同声传译。1990年6月,张学良九十寿辰举行,台湾方面邀请了在美国的张学曾。张学曾说,大哥还是阶下囚,所以自己坚决不去。

张学曾2004年去世,享年93岁,他们老张家可能有什么长寿基因。

许夫人最出色的儿子,应该是小儿子张学思。他本被父亲安排和直系军阀曹锟的女儿定了娃娃亲,但后来直奉闹掰,这事自然也黄了。皇姑屯事变后,由于家中乱糟糟,张学思没办法去学校上学,就在家学习,因此受到了家庭教师王西征的影响。王西征是一位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向张学思介绍了共产主义,给他埋下了进步的萌芽。

九一八时,张学思在北京汇文中学念书。国仇家恨下,他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但是不幸被家里人发现,被抓回沈阳后强行送去南京(南京)军校第10期第二总队学习。

西安事变后,张学思也被囚禁,但随后在总理的争取下被释放,还去了延安,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这里他还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八路军女战士谢雪萍,两人在窑洞举行了婚礼,从此相依相守了一生。

之后张学思又率东北干部队奔赴晋察冀,进行抗日作战,多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解放战争中,张学思又屡立战功。

哦对了,这个战功中,也有他生母许夫人的一份。辽沈战役的时候,张作霖的老部下周福成手握卫立煌交托的沈阳守备兵团,铁了心要跟解放军死磕,连闺女劝都不听。许夫人一听说是丈夫的老部下,便以“师母”的身份前去拜访。结果许夫人真的劝服了周福成率军起义,为解放沈阳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算是上阵母子兵?

建国后,张学思接过了创建人民海军的重任,终日奔波在沈阳、安东(今丹东)、大连、葫芦岛之间。1955年,他和张爱萍联合指挥,组建了海、陆、空立体战网,三军协同作战攻克江山岛。他也因此被授予少将军衔。

然而在动乱时期,张学思因为家庭出身,被屡屡诬陷,但他张学思忍受着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坚持不说假话,不出假证。最终因为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肺原性心脏病,重度营养不良,抢救无效去世。

但是他的妻子从没有放弃为他鸣冤,最终在1980年,张学思将军平反昭雪,贡献被高度肯定。

张学思将军去世时,年仅54岁。如果不是被折磨和得不到有效治疗,按照老张家的长寿基因,享个80、90岁的高寿应该完全不成问题。

因为自己的贡献和培养了四个好儿女,许夫人虽然是军阀小妾出身,但身故后被葬入了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享年90岁。

这大概是民国最进步最热血的“妾室”了吧?

0 阅读:43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