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偷偷去算了笔细账。儿子婚礼那天,酒店订的是三楼宴会厅,3888元一桌的套餐,

小了说 2025-05-13 11:51:39

同学偷偷去算了笔细账。儿子婚礼那天,酒店订的是三楼宴会厅,3888元一桌的套餐,摆了28桌,光酒席就花了十万多。加上婚庆公司的布景、司仪费用、烟酒糖茶,杂七杂八加起来快十七万。她本指望收的礼金能回回血,可翻开红包登记簿,除了几个至亲长辈包了万元以上的红包,大多同事朋友都是随礼800到1200,算下来总共收了十一万出头,连酒席钱都没 cover 住。 “你说现在结个婚怎么这么贵?”她攥着红包登记簿跟我念叨,指甲在“1688”的礼金数字上划来划去,“我和他爸攒了一辈子钱,本来想着给儿子买房买车后还能留点养老钱,这下倒好,彩礼加上婚礼开销,直接去了小三十万。”她声音越来越低,最后那句“亲家母连个陪嫁都没有”带着明显的怨气。 我想起婚礼那天见到的新娘子。姑娘穿着拖尾婚纱站在酒店门口迎宾,手腕上戴着同学送的金镯子,笑起来有两个小梨涡。亲家母那天穿了身红色旗袍,挽着同学的胳膊说“以后都是一家人”,两人还合了张影。可如今再看同学手机里那张合影,她总觉得亲家母的笑容里藏着算计——毕竟那16万彩礼,说是给小两口的“启动资金”,可婚后第三天,新娘子就把钱转给了自己父母,说是帮家里还房贷。 “我不是计较钱的人,”同学叹了口气,从抽屉里翻出儿子的结婚照,“但你说这事儿是不是该有个说法?当初提亲时,我们家主动提了16万彩礼,没说要陪嫁,可现在看着女儿空着手嫁过来,我这心里总觉得不对劲。”她指着照片里新娘子手里的手捧花,“你看这花束,还是我多给了花店三百块让加的进口玫瑰,他们家连条被子都没陪嫁过来。” 上周她去儿子家送汤,无意中听见小两口吵架。新娘子说“我爸妈把我养这么大,收点彩礼怎么了”,儿子则嘟囔着“可你也不能全拿回去啊,我们还要装修房子”。同学躲在门口没进去,手里的保温桶越拎越沉,桶底的排骨汤晃荡着,像极了她此刻乱糟糟的心。 后来她偷偷问过亲家母,旁敲侧击地说“现在年轻人压力大,要不要把彩礼钱拿点出来给小两口周转”。亲家母却笑眯眯地说:“妹子,这钱我先帮他们存着,等以后生孩子、买学区房,我一分不少地拿出来。再说了,你儿子娶了我女儿,以后我们两家就是亲戚,还分什么你的我的?”这话听着热乎,可同学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明明是自家真金白银拿出去的钱,怎么到了亲家母嘴里,倒成了“两家共有的”? 前天小区里有个老太太跟她唠嗑,说自家孙女结婚时,男方给了20万彩礼,女方陪嫁了一辆车。“人家这才叫体面,”老太太抿了口茶,“哪像现在有些人家,光知道收彩礼,半点陪嫁都没有,生怕吃了亏。”同学听着这些话,心里的刺又开始隐隐作痛。她想起自己结婚时,娘家陪嫁了两床缎面被子和一对红漆木箱,虽说不值多少钱,却都是父母熬夜赶制的心意。可如今这16万彩礼,怎么就换不来半点心意呢? 昨晚她翻来覆去睡不着,起来给儿子发了条消息:“你们最近手头紧吗?要不我和你爸再添点钱,把房子装修了?”儿子秒回:“妈,不用,我们自己能行。她爸妈说下个月就把彩礼钱拿出来。”看着“她爸妈”这三个字,同学忽然有些恍惚——明明是自己捧在手心养大的儿子,怎么结了婚就成了“别人家的女婿”? 窗外的月光透过纱窗洒在床头柜上,她望着儿子小时候的照片,忽然想起送他上大学那天,自己偷偷在他行李箱塞了两千块钱,怕他不好意思收,还说是“路上买水喝”。如今这16万彩礼,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藏在“为你好”背后的心意?可这份心意,怎么就落得个“肉包子打狗”的下场? 或许真像亲家母说的,结了婚就是一家人。可同学总觉得,这“一家人”的账,该算得明白些——不是计较钱,而是求个心安。就像她给儿子织毛衣时,总要数清每一针的针数,生怕漏了一针,穿在身上不暖和。这16万彩礼,就该像毛衣上的线头,总要找个合适的地方归拢好,才算完整。 天快亮时,她给亲家母发了条微信:“妹子,明天来家里吃个饭吧,我买了新鲜的鲈鱼。”发完消息,她摸出压在枕头底下的红包登记簿,用红笔在“160000”的彩礼数字旁边画了个圈——不是记账,而是想记住,这桩婚姻里,两家都曾掏出过真心。至于这真心该怎么称量,或许得等时间慢慢织出答案。

0 阅读:0
小了说

小了说

感谢您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