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3岁的抗日名将范绍增在郑州去世,遗体遭到12个儿女的哄抢,导致无法下葬。直到44年后,活着的8个子女才终于统一意见将他葬在重庆。 民国将领范绍增被人们称为“三不知”将军,即不知道手里有多少钱,不知道手底下有多少兵,更不知道有多少儿女。 据传范绍增有四十个姨太太,一直到范绍增死后,才有八个儿女跳出来自称是范绍增的后代。然而这八个孩子却始终不同意范绍增入土为安,这一争议,让范绍增的尸体白白搁置了四十四年。 范绍增在抗日年代身先士卒,打过不少日本鬼子。这样一位爱国将领,到底对亲生的子女做了何事,竟能让他们不愿将死去父亲的遗体下葬? 范绍增出生于四川的一个乡绅家庭,父亲自小就将范绍增送入学堂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在文学上有一番成就。但范绍增偏是个混不吝的臭小子,甚至出手打伤了先生,被退学在家。 不用上学堂的范绍增也没闲着,他经常偷溜出家里去茶馆“听书”。不爱读书的范绍增却对先生口中的“梁山好汉”敬佩不已。范绍增立志要当上一个“英雄好汉”为百姓们惩恶扬善。 十八岁的范绍增凭借着一股蛮力被军阀杨森收入麾下,面相憨厚老实的范绍增在战场上却是英勇无比,几场仗打下来,范绍增被提拔为第七师师长。 范绍增官做的越来越大,手底下的钱越来越多,身边的女人也多了起来。 范绍增虽然爱财却没有“敛财”,不少人送的金银财宝他都悉数收下,扭头又将这些钱分别发给了手下的兄弟们。 抗日战争爆发,有着一腔爱国心的范绍增四处宣传抗日,他拿出自己的积蓄购买枪支弹药,为前线的军队提供武器支持。 国家情势动荡不安,范绍增身边也被各种姨太太环绕。范绍增是民国时风流却不“下流”的军官将领。 范绍增爱美人,但纳入府中前都会询问这些女子的意见,若是她们不愿意,绝对不会强抢民女。范绍增和当时不少国民党将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彼时时局动荡,不少漂泊的女子头投靠到范绍增门下,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庇佑。范绍增也没拒绝,将她们纳入府中,也没有逼迫她们做任何事,这也是范绍增府中一度有四十位姨太太的原因之一。 国家情势稍稍安定些后,范绍增又放这些女子出府去寻找家人。 就算如范绍增这般,也免不了被戴上“绿帽子”。范绍增常年在外打仗,府中的姨太太们自然不能“雨露均沾”。 范绍增发现一位姨太太竟和府中的家丁偷情,不少人认为这两人“必死无疑”。但范绍增非但没有处罚,反而给了这二人一笔钱财,助有情人成了“眷属”。 范绍增的姨太太们前后共给他生了八个孩子,但范绍增忙于打仗,几个孩子的出生都没赶回家,甚至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也甚少参与。 八个孩子在和不少军官比起来也不算多,但范绍增一度不清楚到底有几个子女。甚至范绍增也没想过将财产留给孩子们。 这就导致范绍增和孩子们的感情十分淡漠,范绍增一直到晚年,才和这些孩子们陆续有了联系。 19777年,83岁的范绍增在郑州因病逝世。依照旧例,子女们要负责老人身后一应事情的处理。 范绍增的八个子女却就下葬地点争论不一,有人说要运回四川老家安葬,有人说要运往北京安葬,有人则想要将范绍增直接葬在郑州。 安葬的地点之所以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其实是这些孩子们都存了“私心”。彼时范绍增的姨太太大都去世,孩子们都想范绍增能够和自己的生身母亲葬在一块。 一直到四十四年后,范绍增的子女也相继去世,范绍增才得以安葬在重庆福果山纪念园内。
1977年,83岁的抗日名将范绍增在郑州去世,遗体遭到12个儿女的哄抢,导致无法
品古观今吖
2025-05-13 11:03:00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