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年,薛仁贵大败回纥,俘虏了十万人,谁料薛仁贵当即下令:“男的全部坑杀,女眷全部赏给有功之士”,这下回纥使者不愿意了,立刻上报给唐高宗,无可奈何之下,唐高宗只得派契苾何力前去安抚回纥,没曾想,契苾何力的手段更为残忍!
薛仁贵出身名门望族河东薛氏,却因家道中落沦为白身,生活的拮据让他不得不寻求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句丽的诏令传来时,薛仁贵毅然决然地踏上从军之路,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初入军营的薛仁贵并不起眼,但他很快就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
在一次次战斗中,他总是身着醒目的白袍,手持长枪冲锋在前,他高超的箭术更是令敌人闻风丧胆 - 每一支离弦之箭都能带走一个敌人的性命,薛仁贵的勇猛很快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李世民亲自召见薛仁贵时如此感叹道,这位英明的帝王敏锐地看出,薛仁贵正是朝廷急需的年轻将才。从此,薛仁贵被委以重任,屡立战功。
公元661年,漠北地区的九姓铁勒叛乱,开始不断侵扰边境,新即位的唐高宗李治决定派遣薛仁贵征讨。为了考验薛仁贵的能力,高宗下令让他当场射穿五层铠甲。
薛仁贵毫不犹豫地拿起弓箭,一箭便穿透了五层厚重的铠甲。这惊人的箭术不仅展示了他的实力,更彰显了他面对挑战时的从容与自信,高宗大为赞叹,亲自赐予他精良的铠甲作为嘉奖。
率军西征的薛仁贵很快便与九姓铁勒的十三万大军遭遇,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薛仁贵丝毫不惧。
当铁勒派出数十名骁勇骑士挑战时,薛仁贵亲自应战,他神乎其技地连射三箭,瞬间击毙三名敌将,这惊人的一幕让其余铁勒骑士胆寒,纷纷下马投降。
薛仁贵抓住战机,率军发动猛攻,铁勒大军在这位神射手的威慑下溃不成军,很快便土崩瓦解。这场大胜本该给薛仁贵带来无上的荣耀,然而他接下来的决定却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具争议的行为。
薛仁贵下令将所有男性俘虏全部坑杀,女性则被分赏给将士,他的理由是:“这些野蛮人不值得信任,若放他们回去,他们必定会再度兴兵犯我大唐。”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回纥得知这一消息后,愤怒不已,他们派出使团,不远千里来到长安,向唐高宗控诉薛仁贵的残忍行为。使者们身着华服,骑着骏马,高举鲜艳的旗帜,展现出回纥人的决心与尊严。
面对回纥使者的谴责,唐高宗陷入了两难境地,他深知薛仁贵的做法有违仁义,但又不愿惩治这位为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
能当皇帝的人,那岂会是等闲之辈,高总很快便想到了应对之策。
他首先安抚了回纥使者,承诺会对此事进行调查,随后,他派遣了另一位将领契苾何力前往回纥,以示唐朝的诚意。
契苾何力出身回纥,后归附唐朝,成为了边境重要的军事领袖,高宗希望他能凭借自己的背景,平息回纥人的怒火。
然而,契苾何力采取的行动却更加震撼,他抵达回纥后,果断诛杀了数百名贵族头目。
这雷霆手段虽然在短期内平息了叛乱,却也在草原上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回纥人在震惊与恐惧中不得不屈服,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骚扰唐朝边境。
薛仁贵和契苾何力的行为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人认为他们太过残忍,有损国家声誉,也有人认为,面对叛乱,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以确保边疆安全。无论如何,这两位将领的决断为唐朝换来了长久的和平。
高宗最终没有追究薛仁贵和契苾何力的责任,反而再次重用了他们,这一决定既体现了帝王的权衡之道,也反映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国家安全高于一切的现实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