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河北老太太张翠屏临终前,向朱海清坦白:“我的儿,你不是没有爹的野孩子

林硕言丫 2025-05-13 08:55:51

1982年,河北老太太张翠屏临终前,向朱海清坦白:“我的儿,你不是没有爹的野孩子,你父亲是一个抗日英雄,他牺牲后我带着你流浪到这里,等我死后,你就把家里搜到的东西烧给我,千万不要声张!”   朱海清没太听懂母亲的话,母亲张翠屏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人,莫非家里面还藏了什么好东西?   张翠屏只留下了这一句话,便撒手离世。朱海清没来得及过多想,便匆匆的将母亲下葬。   事后的朱海清越想越奇怪,他在收拾母亲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黑色的小匣子。这个匣子上面蒙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显然是很多年前藏起来的。   奇怪的是,这个匣子没有上锁,朱海清却怎么用力也掰不开,这显然是不想让后人打开。但朱海清却越来越好奇,母亲到底会留下什么?   朱海清索性用斧头将匣子劈开,里面是一张已经泛黄了的交通图和一沓字迹模糊不清的欠条。朱海清推断这张交通图应该就是父亲当年绘制的地图,至于这些欠条,朱海清一时也摸不着头脑,家里从小就穷的叮当响,怎么还能借给别人东西。   可当仔细辨认欠条上的内容,朱海清不由得心里一惊。每一张欠条都是欠粮的斤数,“今借妇女张翠屏粮食200石”,这些欠条借的粮食目大小不一,加起来竟然高达7000多石!   朱海清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母亲一个普通村妇,哪里有能耐借出去7000石粮食?朱海清又仔细辨认了下欠条的落款,发现每一张上都清晰的写着“八路军李运昌”。   这个李运昌是谁?母亲怎么会借给八路军粮食?一个又一个的疑惑涌上心头,母亲已然离世,朱海清也不知道向谁问起。想起来母亲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不要声张”。   朱海想着可能是父亲的缘故,母亲才会借粮给八路军。既然母亲生前没提过这件事,那便是不想要大肆的宣扬,朱海清便将欠条收好,像往常一样过起了日子。   这天村口来了一个陌生人,四处打听一位叫“张翠屏”的妇女,朱海清听到是找自己的母亲,便回应了句,“你要找的人是我娘,她前段时间去世了。”   可这人听到张翠屏去世的消息,竟然不自觉的抹眼泪。原来这次来的人教李运昌,他这次来是来“还债”的。   朱海清一听到李运昌这个名字,立刻明白了过来。他将李运昌带回了家,从床底下拿出了那沓泛黄的欠条。   也正是在李运昌的讲述中,朱海清才意识到母亲原来也有过一段英勇的事迹。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八路军实行的粮食和道路的封锁,李运昌带领的一队八路军陷入了无粮可吃的“窘境”。张翠屏冒着被日军发现的风险,将这对八路军藏在了地下室中,帮他们躲过了一劫。   彼时的八路军最缺的就是粮草,张翠屏几乎卖掉了全部的家当和嫁妆,连着翻过了两座山,给八路军筹集了两车粮草。李运昌谨记着“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他写下了欠条,并承诺来日一定会偿还。   后来,张翠屏带着八路军从一条小路避开了日军的搜索,前后又多次将帮助八路军筹集粮草,这才累计了七千多石粮食。   李运昌想将这些粮食依照市价,折现给张翠屏的儿子朱海清。但朱海清却觉得,母亲生前就没想过要回粮食,他作为儿子,自然不能忤逆母亲的意愿。朱海清最终决定,将这7000石粮食无偿的捐献出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0 阅读:214

评论列表

蓝色天空

蓝色天空

2
2025-05-13 10:07

平凡人之中的英雄![赞]

林硕言丫

林硕言丫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