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为何有人对二孩家庭眼含恶意?
每个群体里都有那种让人想掰牙的个别分子,其中也包括大妈群。
周末我们院的草坪边上有很多小朋友在那玩,也有人跟那遛狗画面比较祥和,正在这时有个三岁的小女孩站在草坪外,指着小狗跟那喊hello。小女孩对小狗说: 你是二宝吗?我家也要有二宝了。大伙儿一听轰的都笑了。 养狗的那家人养了两条狗,一大一小。小女孩就觉得这狗子是二宝,回头再看看自己妈那略略隆起的肚子,这位马上就要荣升为姐姐的小姑娘很骄傲。
和煦的春风,软软的白云,碧绿的青草,甜甜的花香,这不都挺美的吗?诶,就偏有那扫兴的人。 有一个长着枣核脸歪嘴巴的婆子突然出声了。看着小女孩妈妈就大辣辣的说,你们生一个还不够,还生二胎。现在人家搞对象都不愿意找俩孩儿家庭了,生一个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她身上,托举她不好吗?
这歪嘴婆子就欠让人给掰了牙,你说人家生二胎跟你没有一毛钱关系,你跟这瞎BB个啥?
很多人如今不知是咋了,在他们的脑子里已经没有任何组织蛋白了,光剩一个字:钱!
许多人把二孩家庭妖魔化。上面只要有个姐姐,就说一准以后定是要当扶弟魔的。 家长要是生俩孩子,想让他们陪伴成长,就说以后要榨取孩子,让他们给自己养老。 现实中问题家长的确有。神州大地一亿多户人家,能没有那一两个长歪了的吗?但是绝大多数家庭是这样吗?
我记得我上大学那会儿读西方文学史,17世纪18世纪的英国文学,有一大特点,那就是谈爱必谈钱。无论是傲慢与偏见,还是简爱,咱这曹雪芹是满纸荒唐言,他那是满纸全是钱!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都被金钱给异化了,年薪5000英镑的绅士与年薪50英镑的农夫之间有着天壤之别。这里面既包括了财产,也包括了道德素质,甚至于对于宗教的虔诚。其实,这些东西全是扯淡!
物极必反。 如今,在西方这套都不吃香了,很多人开始反思了一个人存在于社会上,脑子里不能光是钱,或者说不能够被消费主义所定义。人生在世上,还有其他的支点!
打个比方,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遇到一个有钱人,外国人是真有钱,1块手表花花绿绿的画珐琅手表,宝珀的,刚开始我大概知道这块表挺值钱,后来一问10万美金。 啥概念?九十年代初,10万美金,我得挣一辈子。那能说我这100来斤就只能换一块表吗?
不能啊! 因为我除了挣钱这方面,我还有其他呢,我还有对社会的贡献,对家人的价值,我还有爱情亲情事业,以及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我觉得我这100来斤顶天立地也是个英雌!
我那会儿一个月工资1000块钱,但是丝毫不比那带百万手表的先生差,要说差也是差在学问上。在人格上俺俩都一样。而且好多地方他不如我,比如说我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他没有。我有对事业雄心勃勃的追求,他也没有。因为在他的国家,像他这种身份很难进入政界,这也是让他非常懊恼的地方。
很多人都知道火星探测车有好多条腿。三条腿落地,马上就变九条腿,火星车之所以能够稳稳当当畅通无阻,靠的就是很多个支点。 如今,许多人把日子过得非常窄,甚至于矛盾重重,究其根源,就是只认钱,唯有钱,全是钱!
在有的人眼里看兄弟就是对手,是与自己争夺利益的人,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你死我活!这种人没有增量思维,就是守着存量,就这点家底,全是我的。一分钱也不能给别人花! 但让人奇怪的是,现实中如此贪财,爱财,天天想发财的人,最后再一看,往往并没有得到多少财富,为啥?因为财神爷他可不是老实人,你爱他,他可不见得爱你!
我见过很多挣大钱的人,他们最初创业的动力,并不完全是为了发财,光想发财,你永远挣的是小钱! 这些人想的是,我要做一番事业,哪怕是一点点事业。 就像我认识一个阔大叔,当初他被分到了一个科研所工作,但是并不喜欢。半年之后就辞职,辞职的那天他走出科研所,回头望一下,心里就想,将来有一天我一定要带着自己的公司再走回这里。
若干年之后,这个想法实现了。在整个行业下行之时,他们作为转型标兵,被请来参加座谈,这是让他非常欣慰的事儿。
这个例子说的是大买卖,还有个例子是小买卖。 我认识一个姑娘,学文科的就业也不顺利,到公司一个月拿个四五千干得很不开心,这姑娘上成都念的大学,她们有好几个当地的同学,姑娘去人家里串着吃,哎呀,作为一个吃货,她学会了一手好厨艺,于是口罩期间她突发奇想,干脆我开个冷麻辣烫店吧,说干就干。
她在自己姥姥家的一楼小院里支上了大锅,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现在她已经拥有三家小店了。 你说挣钱吗? 一年三四十万,但是挺拴人,不过姑娘觉得这是一份安身立命的事业。麻辣烫店在餐饮行业里算是最基层的,无论外面怎么风云变化,只要是有吃货,我这买卖倒不了。姑娘说我就想做个百年小店,从小我就爱看人家开店! 为什么有的人活得有滋有味儿,有的活的没热乎气儿, 差距就在于有人永远盯着父母的钱,而有人总想干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