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内蒙古挖到了一个清朝的老墓,棺材打开一瞬间,所有人愣在原地,只见,这具躺了240年的女尸,居然一点都没烂,皮肤还吹弹可破,看起来像睡着了一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赤峰博物馆的展厅中,静静陈列着一件明黄色龙袍,它的光泽虽已沉静,却仍难掩昔日的尊贵华丽,龙纹翻腾,珍珠点缀,金线勾勒出“寿”字如掌,细腻而庄重,不少参观者在这件龙袍前驻足良久,不禁心生疑问:清代女子为何能穿龙袍?这件衣物的主人究竟何人? 这件龙袍的主人,正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三女儿,固伦荣宪公主,她的名字在史书中不甚显赫,却在两百多年后的草原黄土中,以另一种方式重归人间,1972年,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一处农田突发塌陷,意外暴露出一座清代大型墓葬,考古工作者沿着塌陷处深入发掘,最终揭开了这段尘封两个多世纪的皇室秘闻。 荣宪公主生于康熙十二年,其生母为荣妃马佳氏,荣妃共为康熙生下五子一女,然而前四子皆不幸早夭,仅存的这位皇三女便成了康熙的掌上明珠,清代礼制规定,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儿才可封为“固伦公主”,而庶出的公主最多只能获得“和硕”封号,然而康熙不惜破例,亲自为这位庶出之女加封“固伦”之尊,可见其宠爱程度非比寻常。 荣宪公主自幼聪慧端庄,深得父皇欢心,康熙在处理朝政之余,常命她伴左右,宫中记载,康熙因储位之争身心俱疲时,荣宪公主曾日夜侍奉,直至形容憔悴,令康熙动容,她不仅是皇帝的女儿,更是其精神慰藉的寄托,在她十八岁时,康熙将她嫁予蒙古札萨克多罗郡王鄂齐尔之子乌尔衮,这桩婚姻并非纯然政治联姻,也蕴含着父皇对草原的深远布局。 与许多远嫁边疆的公主不同,荣宪公主的婚姻生活颇为幸福,乌尔衮文武兼备,风度翩翩,夫妻情感融洽,育有一子一女,草原生活虽远离皇宫,却并未使这位金枝玉叶的女子感到冷落,康熙帝思女情切,先后四次亲赴巴林探望,甚至特地修建行宫以便驻留,草原百姓称她为“公主妈妈”,她在当地兴学设庙、传播农耕之术,深受蒙古百姓敬重。 康熙四十八年,荣宪公主被正式册封为“固伦公主”,成为清代少数享有此殊荣的庶出公主,这不仅仅是对她身份的肯定,更是康熙帝对她多年陪伴与孝敬的回报,然而幸福并未长久,康熙六十年,乌尔衮因随军征战病逝,失夫之痛,加之父皇年事已高,令她心力交瘁,雍正六年,五十六岁的荣宪公主病逝于蒙古草原,未能见证儿子成长成人。 雍正帝念及这位姑母昔年恩情,特批以皇族最高礼仪厚葬,她的遗体被安葬于巴林右旗的草原深处,旁边是她的丈夫与儿子,陵墓规模宏大,占地数千平方米,前殿、碑亭、守陵房舍一应俱全,足见其地位显赫,最令人震撼的,是她身穿龙袍、头戴凤冠的遗容,考古人员打开棺椁时,她的尸体保存完好,面容如生,肌肤尚有弹性,发丝清晰可见,宛若沉睡。 在清代,龙袍象征着至高皇权,非皇帝不得穿之,即便是皇后、太后,也只能穿凤袍,荣宪公主得以穿着龙袍下葬,实属罕见,后经专家考证,这件龙袍非寻常之物,乃康熙帝生前所赐,特命其殓服,袍上八爪金龙盘踞前后,珍珠逾十万颗,龙眼以黑珍珠镶嵌,金线绣纹精细无比,此等礼遇,非康熙亲女、深宠之人断不可能享有。 她的尸体得以长久不腐,亦与葬制严密有关,棺椁以金丝楠木制成,厚达半尺,接缝处密封以鱼鳔胶,棺内垫有水银浸泡的丝棉,四周塞满人参、灵芝等名贵药材,既可防腐,又能保湿,墓室所处高原地带气候干燥,亦为尸体保存提供了天然条件,所有细节,无不体现出皇室对其厚葬之重视。 这场历史的重现,不仅是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更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宫廷与草原交织的往事,荣宪公主虽身处权力中心,却未以权谋私,她在草原推广教育、引入中原农耕技术,成为民族融合的桥梁,蒙古后人尊称她为“草原明珠”,正是对她一生奉献的深情铭记。 如今,固伦荣宪公主的故事已被写入地方史志,她的龙袍静卧博物馆中,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每一位走近这件龙袍的参观者,或许并不知晓她的姓名,但都会被她沉静中散发出的尊贵气息所打动,那不仅是皇家的荣耀,更是一位女子跨越时空的力量。 信息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19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尸身穿龙袍240年不腐,葬品估值过亿
1972年,内蒙古挖到了一个清朝的老墓,棺材打开一瞬间,所有人愣在原地,只见,这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5-12 20:41:2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