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各地纷纷起义,当时有一股从太原溃散出来的清兵直奔太谷,当地士绅和民众推举孔祥熙出面维持治安,组织当地商团团员、学生以及民众成立了义勇队,成功让太谷免遭劫难。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生于山西太谷,家族世代经商,自称孔子第七十五代后裔。父亲孔繁慈兼任教师与商人,家境原本富裕,却因鸦片成瘾导致家道中落。孔祥熙幼年丧母,1889年因腮腺炎得西方传教士救治,从此对西方文化产生兴趣。1890年,他说服父亲,进入太谷教会学校接受新式教育,后赴北京通州华北协和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成绩优异。 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孔祥熙返回太谷,参与太原惨案后的救援工作,将遇害传教士的信件送至北京,并协助分发义和团赔款救济金。1901年,他赴美留学,入读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1906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在耶鲁大学取得化学硕士学位。在美期间,他接触到民主理念与现代经济理论,视野大开。 1907年回国后,孔祥熙投身教育,在太谷创办铭贤学校,推广现代教育理念,自任校长并教授体育等课程。他还训练当地商团成员进行军事操练,与太谷商会和警局建立联系,担任商团教官和警局顾问。1908年,他与潞河书院同学韩玉梅结婚,遗憾的是,韩玉梅1913年因肺结核去世,年仅30岁,无子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点燃辛亥革命,全国各地响应。山西太原在阎锡山领导下于10月29日光复,清廷地方官员纷纷逃匿,权力真空导致治安混乱。一支从太原溃散的清兵,约数百人,成群结队直奔太谷,沿途抢掠,威胁小镇安全。太谷居民陷入恐慌,士绅紧急商议对策,推举孔祥熙出面主持大局。 孔祥熙慨然应允,迅速行动。他召集商团成员、铭贤学校学生及部分民众,组建太谷义军,自任司令。他组织义勇队武装起来,驻守城镇四门,严阵以待。孔祥熙亲自带队前往北门,与逼近的清兵谈判。他提出支付3000两银子作为路费,劝说清兵绕道而行。清兵接受条件,未入城便离去,太谷因此免遭劫掠。 此后,孔祥熙进一步整合当地武装,成立太谷营务处,担任总办,负责维持地方秩序。附近县城闻讯后效仿太谷做法。当山西革命军与清军在娘子关交战时,铭贤学校十余名学生组成敢死队奔赴前线,孔祥熙则继续确保后方稳定,直至1912年南北议和。他因此次行动被推举为山西中路民军总司令,声望大增。 太谷事件后,孔祥熙的影响力迅速扩大。1912年,他与叔父孔繁杏创立祥记公司,取得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在山西的独家代理权,经营煤油生意。他通过“买煤油送油灯”的营销策略,迅速占领市场,获利颇丰。1914年,他迎娶宋霭龄,借助宋氏家族人脉,跻身国民党核心圈。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孔祥熙历任工商部长、财政部长等职,1935年推行法币改革,统一货币体系,稳定经济。1928年中央银行成立,他于1933年至1945年担任行长,主导货币政策。1938年至1939年及1944年至1945年,他两度出任行政院长,管理战时经济,争取美国援助。1944年,他率团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参与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构建。 然而,孔祥熙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与宋氏家族被指控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引发争议。尽管如此,他在金融改革和战时经济中的贡献不容忽视。1949年,国民党败退,孔祥熙先赴台湾,后定居美国,1967年8月16日在纽约逝世,享年86岁。 孔祥熙与宋霭龄育有四子女:孔令仪、孔令侃、孔令伟、孔令杰。孔令仪生活奢华,两次婚姻均无子女;孔令侃涉足商政,晚年移居美国;孔令伟性格张扬,未婚;孔令杰在美国成为石油大亨,其子孔德基延续家族血脉。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各地纷纷起义,当时有一股从太原溃散出来的清兵直奔太谷
小史论过去
2025-05-12 19:47:0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