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时不等人,进入立夏节气之后,桐城市8.5万亩再生稻栽插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今年,当地农技部门推广优质品种与机械化种植技术,助力种植户实现“一种两收”,为全年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这两天,在位于龙腾街道蒋山村天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种粮大户正组织农机手展开再生稻机插作业。伴随着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株株秧苗整齐划一地站立在水田里,明晃晃的田块顿时变得生机盎然。种植大户鲍辉介绍:“今年我们早稻(再生稻)种植面积500亩,3台插秧机预计6天就能完成,全程实现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工省力。”
再生稻是水稻栽一次收两茬的种植模式,是在头茬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让其再长出一季稻子,收获第二茬稻谷,这种“一种两收”模式,总共需要8个月左右的生产周期,具有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等诸多优势。
桐城市水稻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60万亩以上。今年,桐城市整合涉农资金,对再生稻种植户给予每亩100元补贴,极大提高了农户种植再生稻的积极性,全市再生稻种植面积达8.5万亩。
受最近持续干旱天气影响,再生稻的栽插面临不小挑战。为不误农时,当地农业部门及时掌握旱情,帮助种植户引水灌溉,确保再生稻栽插有条不紊地进行,让广大粮农吃下稳产增收的“定心丸”。“得益于镇村及时协调水库放水,才让我的1000多亩田能在10天内完成秧苗栽插。”范岗镇晓棚村种粮大户姚志激动地说。
桐城市种植业管理中心副主任潘听党表示:“虽然前期干旱影响了再生稻栽插进度,但通过协调水库放水等措施,目前全市已完成再生稻栽插8.2万亩,剩余3000亩预计5月12日前全面栽插到位。”(徐鑫鑫汪立文/图)
締꧔ꦿ
再生稻第二次产量低吧,有必要?口感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