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打不过!莫迪派人紧急联系中国,能否协调巴基斯坦“讲和”

国际瞭望塔台 2025-05-12 15:44:33

从沉默到通话,印度的态度转变来得不算突然,只是时机有些尴尬。5月10日,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终于和中国外长王毅通上了话,通话的关键词——“停火”“克制”“斡旋”——背后藏着的是一次军事冒险的灰头土脸,以及印度对中巴关系现实的再认识。

这场印巴交锋,从头到尾都透着几分急躁。5月7日凌晨,印度空军大动作出击,75架战机与巴基斯坦空军交火,持续一个多小时,战斗规模和强度远超“恐袭后有限打击”的范畴。这不是“反应”,更像是“惩戒”。可惜,巴铁并没有如预期那样趴下,反倒在歼-10C、红旗9和预警系统的支持下打出一波“有效反制”,让印度折戟而归。

结果就是,印方不得不收场。在军事上接连受挫后,莫迪政府突然换了一副面孔,开始强调和平与克制。这时候派出多瓦尔与中方沟通,表面上看是“通报情况”“共同促和”,实则难掩印度战略层面的一次回摆:从“跳过中国”到“请求调解”,其背后的落差,多少有些令人唏嘘。 毕竟,就在此前,印度在与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大国密集接触的名单中,唯独没有中国的身影。这种“选择性外交”,是印度一贯的操作——既想在中美间左右逢源,又试图借外部力量对冲巴基斯坦。但这次,棋下歪了。

当然,莫迪政府此时转向中方,也并非完全“低头认输”,更可能是一种策略性操作。一方面,印方需要一个体面退出战场的台阶,而中国显然是南亚博弈里最有影响力的斡旋者;另一方面,印度也知道,要让巴基斯坦真正停火,不靠中方出面几乎难以压住局势。

问题是,中方会接这个“调解”的盘子吗?从王毅与多瓦尔、再到与巴基斯坦外长达尔的通话来看,中方的立场很清楚:反对恐怖主义,支持克制谈判,但更重要的是——坚定支持巴基斯坦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这番话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一种对称回应,毕竟冲突是印度主动挑起的,中方不会在事态未明时随印度节奏起舞。

回头看这次冲突的起点,是一次没有定论的“恐袭”,但印度却急着给巴基斯坦定罪、动手、炒作民族主义情绪,这种节奏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确实,2019年印巴冲突前的剧本,也差不多就是这样走的。但时代不一样了,这次印度不仅没占到便宜,还让自家军力的短板再次暴露在国际舆论下。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想借冲突展示强硬、凝聚选票的莫迪,最后被现实打了脸——印军表现不力、国际反响冷淡,甚至连原本想“边缘化”的中方,也不得不重新端上了谈判桌。你说巧不巧?

而对中方来说,此时扮演“稳定器”角色,是战术选择,更是战略主动。王毅的表态,一方面传达出对巴铁的坚实支持,另一方面也向印方释放出善意——不是不谈,但得有个前提:尊重区域和平秩序,别玩火。 说到底,印度这一波军事冒险,想的是“一箭三雕”:打击巴基斯坦、巩固南亚地位、激发国内民族主义,可现实告诉他,这不是游戏,也不是演戏。巴铁没趴下,国际没站队,国内舆论也不全买账,结果就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过也别急着唱衰印度,这次被反噬未必就是全盘失败。如果能借此停下冒进的脚步、冷静评估自身实力,把战略重点转回经济建设与地区合作上,反倒可能“因祸得福”。中巴铁三角的稳定,是南亚和平的基石,印度想要参与其中,不是坏事,但必须放下高姿态、抛掉强硬幻象,走回理性轨道。 这就看莫迪政府,接下来是继续摆造型,还是真心回调了。南亚这盘棋,还是远没下完。你说呢?

0 阅读:2
国际瞭望塔台

国际瞭望塔台

站在塔台之上,俯瞰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