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5月中旬,一只直径达15米的神秘气球进入我国数万米的高空,中央军委收到报告后果断指示:打掉它!那么,这只气球是从何而来?又去向何方?为何会惊动中央军委呢?
1974年那会儿,冷战跟火锅里的辣椒似的,火辣辣地烧着,国际局势比变脸还快。咱们中国呢,正处在“文革”的大尾巴上,家里事儿一堆,外面还有人虎视眈眈,但咱保卫家园的心啊,比金刚石还硬。“要是落后,那可就等着挨揍喽”,这句话,每个中国人心里都跟刻了纹身似的,忘不了。
有一天,五月份中旬吧,天上突然掉下来个“大馅饼”——一个直径15米的神秘气球,悄无声息地飘到了咱们头顶上好几万米的高空。这可不是啥普通气球,是美国的高科技间谍气球,装备了顶级的照相机和发射器,能在一两万米的高空,把地面的东西拍得清清楚楚,然后直接发回美国老家。这家伙从西伯利亚溜达过来,一路上已经逛了好几个国家,拍了不少不该拍的照片,连军事基地都尽收眼底。别的国家看见了,那是又气又急,可谁也没辙,连苏联这个老大哥都拿它没办法。但咱中国不一样,中央军委一拍大腿:“给我打下来!”
你别看气球个头大,到了那万米高空,也就跟鸡蛋差不多,还飘来飘去的,飞机想追上它,难着呢。新疆、甘肃的兄弟们试了两回,都没成功。到了1974年5月14号,北京的一位空军小哥董培接了个大活儿:那气球第二天就要飘到河北了,要是再不打下来,它可就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到时候,咱国家的面子往哪儿搁?空军的脸往哪儿放?15号大早上的,那间谍气球溜达到了河北易县。董培和他的战友们那可是严阵以待,跟俩门神似的,上来就俩人先开炮,结果那气球跟没事人似的,连皮都没蹭破。
轮到董培了,这家伙不慌不忙,琢磨着得来点刺激的——他打算不按套路出牌,把距离缩到400到600米,炮口往上一抬,三门炮一块儿上!这操作,飞行条例里可没写,一不留神那就是机毁人亡的节奏。但董培心里头,国家的事儿比啥都大,他眼一闭心一横,调整炮口就往前冲,离那气球400多米的时候,“砰砰砰”三炮齐响。
你猜怎么着?那气球瞬间就成了炮灰,慢悠悠地掉河北地界上了,后来还成了历史博物馆里的明星展品呢。
董培因为这事儿立了大功,周总理都请他参加国庆25周年的招待会。可他呢,还是那个样儿,谦虚得跟啥似的,荣誉放心里,训练更卖力,直到身体吃不消了才去地方工作。董培这家伙,用技术和胆量给咱中国军人长了脸,也给那个年代添了一段热血沸腾的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