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底,红军正准备突围。江西的山路被国民党堵得死死的,中革军委内部也乱作一

平南 2025-05-12 13:03:41

1934年底,红军正准备突围。江西的山路被国民党堵得死死的,中革军委内部也乱作一团,张国焘刚从鄂豫皖苏区合流过来,话不多,但步步紧逼。

他要插手军权,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三人心里都有数,却谁也没说破,几个晚上没合眼,大家都明白,一旦决策错了,几万人可能活不过去。

中革军委是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的,当时,中央苏区刚打下稳固基础,毛泽东主张游击战,朱德带兵稳扎稳打,两人配合默契。

中革军委相当于红军的最高指挥机关,直接受苏维埃中央政府领导,朱德是主席,彭德怀、王稼祥是副主席。

委员里有周恩来、毛泽东、贺龙、徐向前等一帮老红军。这套人马后来撑起了整个长征。

可问题也多。1933年,博古和李德进驻中央,成立红军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被划归新部门,军委成了“甩手掌柜”。

毛泽东话语权被削弱,朱德虽然还是主席,但指挥调动都得过李德那关,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十几万红军损失大半,谁该负责,心知肚明。

长征开始后,局势变了,队伍一边打仗一边开会,1935年初到遵义后召开会议,李德和博古被边缘,毛泽东进了核心圈,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小组,重新掌握军委权力。

那时候,红军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了,必须变。

就在这时,张国焘从西路部队赶来,他带着几万人马,看上去风光,其实也狼狈,他提出另设“中共中央”,和毛的军委分庭抗礼。

两人争夺指挥权,弄得军委变成拉锯战场,张国焘任副主席,试图另起炉灶,到1935年懋功会师时,军委人员暴增到二十多位,外表团结,其实派系林立。

张国焘擅长拉拢人心,他曾建议红军南下,结果险些全军覆没,毛泽东坚持北上才摆脱被包围命运。矛盾公开后,张国焘搞分裂,带兵走另一条线。

到1938年,他彻底叛变,跑去重庆投靠国民党,之后流亡国外,朱德和周恩来一边安抚队伍,一边整合军委体系,不让事态恶化。

中革军委不仅权力斗争激烈,还经历了不少叛变,孔荷宠是最早的军委委员之一,1934年被捕后投敌,供出湘鄂赣苏区机密,导致8000红军被收编。

军委痛心疾首,文件里直接点名批判,还有龚楚,曾是红军高级指挥,1935年主动叛逃,转头当了国民党的暂编师长,几年后因贪污被抓,落得个晚节不保。

当然,也有不少人战死沙场,永不背叛,朱云卿是中革军委的参谋长,1931年反“围剿”时,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年仅24岁。

朱德为他写信哀悼,说他是“革命幼苗,烈火炼成”,还有贺昌,红16军的政委。

1935年在会昌战役中被炸伤,怕被俘供出机密,选择自尽,陈毅为他写诗悼念,说他“为信仰死,不枉此生”。

邓萍的死尤为令人心痛,他是红三军团的参谋长,作战特别勇猛,1935年遵义战役中,他带头冲锋,头部中弹,当场牺牲。

彭德怀当时站在他身边,一句话没说,只是站了一会儿,然后继续指挥,后来提起这事,他低声说:“这个人,值得纪念。”

周逸群是湘鄂西苏区书记,出身贫苦,干劲十足,1931年带着几百人突围时,在山口被伏击中弹牺牲。

贺龙当年把他的遗体背回来,一路没说话,只把头低着,有人问:“这么远背回去?”贺龙只回了一句:“他是我们的人。”

抗战爆发后,1937年洛川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成立新的军委,中革军委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队伍进入正规化阶段,但很多制度,是中革军委打下的基础。

比如军委主席负责制,这是最早由中革军委确定的制度,过去决策靠集体,现在集中于主席一人,减少了推诿,也提升了效率。这个制度后被沿用进新中国的军队指挥体制。

1933年红军大学在瑞金成立,许多后来成为将帅的人物都在那儿读过书。

叶剑英、滕代远、罗瑞卿都是那时的学生,既学军事也学政治,虽然条件艰苦,但出来的人都能打硬仗。

还有一支特别队伍叫政治保卫局,负责情报和反间谍,钱壮飞、李克农、胡底是最早的三人组,1931年提前截获顾顺章叛变情报,挽救了党中央。

那次如果不是他们,毛泽东、周恩来很可能就被捕了。

中革军委的精神,也通过人延续了下去,1955年第一次授衔,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等十位元帅里,有一半出自当年的中革军委。

他们见证了从游击战到正规军,从山沟沟到北京城的全过程,谁也不是天生的将军,全靠一路摸爬滚打,一点点走出来。

有人说,中革军委像是一支灯塔,照亮红军最黑暗的时刻,它不是完美的机构,内部斗争激烈,有叛徒、有牺牲。

但正是这些矛盾和故事,让它成为历史上真实、复杂又难以忘记的一页。

参考资料: 《中央红军长征纪实》编写组. 中央红军长征纪实.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6.

0 阅读:116

猜你喜欢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