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娘山一游客疑因高反身亡人需要吸氧而活着。而氧分压(PO2)是氧弥散的主要驱动

芸芸聊健康 2025-05-12 11:36:41

四姑娘山一游客疑因高反身亡

人需要吸氧而活着。而氧分压(PO2)是氧弥散的主要驱动力。

而随着海拔增高,氧在空气里的压力是下降的,即氧分压逐渐下降。

举一个例子,在喜马拉雅山的顶端,你只能吸相当于在海平面6%的氧。

目前认为,高原反应通常发生在海拔≥2000-2500米。

同时,高原反应也存在很显著的个体差异,如下因素有提示意义:

1,曾经有高原病病史(若情况相似,则有较强预测价值)

2,海拔上升速度的快慢;越快,越容易发生

3,充分环境适应前,就在高海拔区剧烈活动

4,未曾在相似环境做适应训练。

4,影响环境适应的物质(如酒精)等

5,影响呼吸(如,神经肌肉疾病)或循环(如,肺动脉高压)的合并症

高原反应的症状有:

1,主要为头痛(常伴乏力)、头晕目眩、厌食、恶心、呕吐以及睡眠紊乱伴频繁觉醒。

2,轻微干咳、劳力性呼吸急促

这些症状可轻可重。

预防措施:

1,爬升速度慢一点;尤其要警惕坐飞机去;

有建议在到1500米时就暂停,此后每48小时上升500米;在这48小时内休息至少24小时,而不是剧烈活动。

2,睡眠时,要尽量海拔低一点;

登山者中流行的一句谚语是“攀高,睡低”,意指白天攀升至较高海拔区,而后返回至较低海拔区睡觉,这可能促进环境适应,有助于预防高原病。

3,不要喝酒,不要过度饮水;

虽然对有饮酒习惯者不需要严格的一滴酒精都不沾,但减少喝酒是必要的。对于不喝酒者,自然应完全避免喝酒。

曾经有建议大量饮水来预防高原反应,但没有证据提示这做法是合理的。

4,可以预防性治疗

首选:乙酰唑胺;每12小时至少给予125mg(250mg/每天);可能还需要加量。它可以减少高原反应的发生。也是高原反应的首选治疗药物。

地塞米松是在不能耐受,或者购买不到乙酰唑胺时使用。要警惕副反应,尽量缩短疗程、减少剂量。

唑吡坦(Ambien)可以用来帮助睡眠;不会抑制通气或影响高海拔环境适应,比较安全。睡前服用25-50mg苯海拉明也助于睡眠。

帮助睡眠的药物不能改善其他问题。而除上述两个帮助睡眠的药物,其他帮助睡眠的药物是不安全的。

我曾看到过很多高原反应导致人死亡的新闻。

最让我痛心的是一个孩子的新闻。据说,一个离异后的父亲,带着孩子开车去西藏。孩子才8岁;

而孩子的早期表现,比如睡眠,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做父亲的没当回事。说让孩子挺一挺。

最后,就这么死在西藏了。

孩子死了,家长还痛哭流涕表示后悔。

……

多说下,我刚刚搜索到的四姑娘山的海拔数据:

主峰幺妹峰海拔‌6247.8米‌(2023年国家测绘局公示数据),是邛崃山脉最高峰,也是四川省第二高峰。

其余三座山峰海拔分别为:

‌三姑娘山‌:5664米

‌二姑娘山‌:5454米

‌大姑娘山‌:5355米

这个高度其实是很危险的。

0 阅读:21
芸芸聊健康

芸芸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