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日本军医将一种名为“606”的药剂,注射进十多名慰安妇的体内。这些女性被吓得瑟瑟发抖,日军则露出诡异的笑容。
606药剂是什么东西,日军为什么要给慰安妇们强行注射这种针剂?事情还要从1932年说起。
1932年,为了解决侵华士兵的生理需求,激发其战斗热情,日本军方从国内哄骗了15名年轻女性,送到了上海。
这些女性懵懵懂懂,还以为是正常招聘,担任军队里文职或者护理等工作,根本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等到了上海,一切都迟了。就这样,这15名女性成为驻华日军中的首批慰安妇。
这15名慰安妇的到来,令士兵们兴奋不已。
他们根本不将这些女性同胞当人看,强迫这些慰安妇日夜工作,完全不给她们充分的休息时间。
这些日本女性被折磨的奄奄一息,还有些人在试图逃跑时,被无情射杀。
尝到慰安制度的甜头,日本军队开始在各个地区修建慰安所。由于国内女性并不容易哄骗,驻华日军的数量又太多,慰安妇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日军便将魔爪伸向了中国妇女,掳掠了很多中国年轻女性充当慰安妇。
战火蔓延到哪里,日军的魔爪就伸向哪里。
这些年轻女性在慰安所内遭受了非人的待遇,每天被迫向几十名日军提供服务,稍有不从便会遭到一顿毒打,甚至被打死。
慰安所,就是人间炼狱般的存在。
由于卫生条件落后,加上生存环境恶劣,很多慰安妇患上了多种疾病,甚至还有梅毒。
性病也在日本士兵中迅速蔓延,导致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弱。直到此时,日军高层才开始重视这件事。
如何才能在满足士兵生理需求的同时,又能防止性病交叉感染?这成为日本军医大学的重要课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日本人找到了一种名为“606”的药剂,用它来阻断性病的蔓延。
提起606药剂,就不得不提它的研发者----德国医学家保罗.欧立希。
保罗.欧立希是一位专门研究细菌学的医学家,曾获得190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根据长期的研究,保罗发现将染料内加入少许硫化物,可以杀死梅毒病菌,但同时对人体也会有致命损害。
为了攻克这个难关,保罗在日本助手秦佐八郎的协助下,通过了上百次实验,终于研制出了既能杀死梅毒病菌,又不会严重损害人体的606药剂。
保罗.欧力希研发606药剂的初衷,是为了让这种药剂既能杀死人体内的细菌,又尽量不破坏人体正常细胞,从而挽救被梅毒细菌折磨的病人。
606药剂里的主要成分是“砷”,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砒霜”,是一种剧毒药物。
这种药物对梅毒和其他螺旋病有特效,但副作用也是相当大的。
正因副作用太大,注射过606药剂的患者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摧残,肝功能被损伤,身体出现皮疹,肢体溃烂、神经也会发生异常。
因此保罗.欧力希备受社会舆论谴责,还差点儿被抓去坐牢。
606药剂后来被列为国际禁药,随着青霉素的出现,便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可是,没想到日本法西斯却将这种被禁用的药物用于侵华战争,使用在无辜的中国女性身体上。
药剂中的重要成分---砒霜,会导致人体肾衰竭、不孕不育。也就是说,注射了这种药物,会对女性造成不可逆的身体损害。
对于日军来说,青霉素虽然能更好的解决梅毒问题,但价格昂贵,他们怎么舍得给慰安妇们使用呢?
既然606药剂也能治疗梅毒,当然使用价格更便宜的606药剂。
在日军看来,自己的士兵要用来作战,那可是金贵的很。而慰安妇们命如草芥、不值一提,副作用的问题并不在考虑范围内。
如果导致慰安妇的不孕不育,则正合他们的心意。
于是,日军在各个慰安所内,强行将606药剂注射进慰安妇们的体内。
为了部队士兵的健康,也为了能持久摧残和压榨慰安妇们,日本军医根本不在意剂量,不断使用606药剂为慰安妇们“治疗”。
以至于战后,幸存的慰安妇中,绝大部分人带着一身伤痛,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
拥有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母亲,应该是很多女人的心愿。可丧尽天良的日军,不仅肆意凌辱她们,还剥夺了她们做母亲的权利,可谓罪大恶极。
很多慰安妇带着身心上的巨大伤害,终生无法抹去的痛苦回忆,默默得走向了生命终点,也没有等来日本的一声道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