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必胜,中国必胜!对华贸易战是美国挑起的,如今想要和中国达成所谓的关税协议,又是美国发起的。 直白点说,美国根本就不是中国的对手。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美政府可以说是骑虎难下了,特朗普很想中国给个台阶,好让自己体面收场。 5月10日的日内瓦会谈,本质上是特朗普政府精心设计的压力释放阀。美方牵头人财长贝森特在会谈前夕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坦言:“我们必须先缓和关系,然后才能向前推进。”这种表态与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考虑将关税降至50%”的改口形成微妙呼应。
当中国代表团带着“不牺牲原则立场、不妥协核心利益”的18字箴言抵达日内瓦时,特朗普却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对顾问们咆哮:“不能让中国看到我们后退!”这种政策撕裂在会谈细节中暴露无遗。美方既要求中国扩大农产品进口,又试图保留对华科技制裁,其逻辑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1世纪的新重商主义笑话”。 特朗普政府的困境不仅在于经济数据,更在于全球盟友的集体反水。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的表态堪称历史性转折,这位曾对华盛顿言听计从的欧盟掌门人,如今明确拒绝白宫,美国想要和欧盟,必须在关税上做出让步。且欧盟此前已经对外放出信息,不排除欧盟未来的贸易重心会转移到东方。
对于特朗普而言,“体面收场”已成为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中期选举的钟声已然敲响,6万亿美元国债将于6月到期,这些硬性约束让特朗普政府不得不考虑关税战的政治成本。 当下,美国共和党内部“关税硬核派”与务实派的博弈,让政策转向充满不确定性。纳瓦罗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关税是必要武器”,贝森特却私下向企业界承诺“供应链重构不会引发经济衰退”。这种分裂在会谈中表现为美方代表团的“精神分裂式”表现:既要求中国取消稀土管制,又拒绝放松对华为的芯片禁令。 面对美国的摇摆,中国展现出战略定力。当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愿意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前提是美方必须纠正错误的单边主义措施”时,实际上已将皮球踢回美国半场。
这场被包装成"转折点"的谈判,本质是华盛顿的"体面撤退请求"。 中美贸易战持续至今,全球智库和数据分析已形成共识:中国正以结构性优势扭转战局! 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完整产业矩阵,这种全球唯一的全产业链优势形成"抗压护城河"。14亿人口孕育出4.6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级市场,消费对GDP贡献率已达82.5%。即便对美出口减少30%,中国仍可通过家电下乡、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政策,在三个月内消化2000万产能。 值得一说的是, 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受到了关税战的反噬。说的严重一点,美国企业一旦离开中国市场即失去技术迭代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