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孩火到央视icon了!”一10岁男孩放学后没回家,妈妈很担心刚要出门去找,结果发现男孩竟上气不接下气的出现在楼道内,手里还提着一袋子东西,妈妈惊讶的问:“哎呀,你这是去哪了?” 男孩胸脯剧烈起伏着,额头上的汗珠顺着发梢滴到脸颊,脸上却挂着得意的笑容。他把袋子往妈妈怀里一塞,气喘吁吁地说:“妈!快、快看看!”妈妈打开袋子,里面是几个皱巴巴的塑料瓶和一叠废旧报纸,还有一小把生锈的铁钉。“这是?”妈妈刚要发问,男孩就兴奋地跳起来:“我去‘寻宝’啦!我们班小明说,废品站收这些东西能换钱!” 妈妈又好气又好笑,蹲下身擦掉男孩脸上的汗:“你不上课跑去捡破烂?知不知道妈妈有多担心!”男孩却一本正经地掏出裤兜里皱巴巴的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数字:“我算过啦!塑料瓶五毛钱一斤,报纸三毛,这些一共能卖两块三!等我攒够一百块,就能给你买生日礼物了!” 这句话像颗小石子投进妈妈心里,泛起层层涟漪。她这才想起,自己随口说过“过生日想要个新围裙”,没想到儿子默默记在了心里。看着男孩被晒得通红的脸,还有被瓶子勒出红印的小手,妈妈突然鼻子发酸。 第二天放学,男孩又晚归了。这次他怀里抱着个大纸箱,身后还跟着同班的几个小伙伴。“妈!我们成立‘阳光小分队’了!”男孩骄傲地介绍,“大家一起捡废品,赚的钱捐给流浪动物救助站!”原来,男孩把自己的“赚钱计划”告诉了同学,几个孩子一拍即合,决定用这种方式献爱心。 妈妈哭笑不得地看着这群脏兮兮的“小破烂王”,正要开口,领头的小女孩仰着小脸说:“阿姨,我们没耽误学习!都是放学后才去的,还顺路帮小区奶奶拎菜呢!”旁边的男孩们纷纷点头,掏出作业本证明自己已经写完了作业。 这件事很快在小区传开了。起初,有些家长不理解,觉得孩子捡废品“丢人”,还有人担心安全问题。但看着孩子们每天放学后干劲十足,主动帮老人提重物、清理楼道杂物,渐渐改变了看法。有位退休的王爷爷甚至加入了他们,带着孩子们分类废品,教他们辨认不同材质的回收价格。 一个月后的周末,男孩神秘兮兮地拉着妈妈来到社区广场。只见那里摆着几张桌子,上面整齐码放着旧书、玩具和手工艺品,“阳光义卖会”的横幅格外醒目。原来,孩子们把废品卖的钱用来租场地,又动员邻居捐出闲置物品,准备把义卖所得全部捐给慈善机构。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男孩站在摊位前,举着自制的广告牌大声吆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所有收入都做公益!”有位阿姨笑着问:“小朋友,你不怕辛苦吗?”男孩擦了把汗,认真地说:“老师说,帮助别人就是最快乐的事!”这句话引得周围人纷纷鼓掌。 义卖结束后,孩子们清点善款时,发现竟筹到了三千多元。他们商量后,决定一部分捐给流浪动物救助站,一部分用来给山区孩子买学习用品。看着儿子和小伙伴们围在一起认真讨论捐赠方案的模样,妈妈心里满是感动。 不久后,社区电视台听说了这群孩子的故事,前来采访。镜头前,男孩有些紧张地攥着衣角,却清晰地说:“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就算是小孩子,也能靠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这段采访被转发到网络上,点击量迅速破百万,连央视新闻都报道了他们的事迹。 随着知名度提高,男孩和小伙伴们收到了许多鼓励和支持。有企业联系他们,愿意提供免费的公益场地;还有学校邀请他们分享经历。但孩子们始终保持着初心,依然每天放学后捡废品、做公益。男孩的书包里,永远装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寻宝”的收获和捐赠明细。 有记者问男孩:“出名后有什么感受?”他挠挠头说:“没觉得自己多厉害,就是觉得,原来做好事能让这么多人开心!”这句话登上了当晚的新闻头条,打动了无数观众。 如今,“阳光小分队”已经发展成社区里的公益品牌,越来越多孩子和家长加入其中。男孩依然坚持着最初的“寻宝”计划,不同的是,他的目标不再是给妈妈买礼物,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相信:善意不分大小,每个人都能成为照亮他人的一束光。而这段因“捡废品”引发的温暖故事,也像一颗种子,在无数人心中生根发芽,传递着爱与希望的力量。
火到央视了!浙江金华一男孩冒雨回家,交警看到后给其披上一件雨衣,小孩哥突然大声说
【55评论】【6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