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刚被特赦的国民党名将廖耀湘,被邀请前往中南海。周总理亲切地与他握手:

海诚看趣事 2025-05-10 21:32:37

1961年,刚被特赦的国民党名将廖耀湘,被邀请前往中南海。周总理亲切地与他握手:“廖耀湘同志,交给你个特殊任务!” 1961年的秋天,北京城,刚走出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廖耀湘收到了一张特殊请柬,中南海的红墙里要给他安排新差事。 这个曾经带着远征军横扫缅甸的"中国巴顿",如今要脱下军装换上文职干部的中山装。 要说这廖耀湘还真是块硬骨头,当年在东北战场被解放军包了饺子,被俘时腰杆挺得笔直,脸上还挂着不服气的倔劲儿。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在战场上凶巴巴的将军,到了农场改造倒成了劳动模范。 管理所的老所长私下跟人说:"这老廖干活比年轻小伙子还实在,挑粪桶都不带喘气的。" 改造确实有法子,刚开始那会儿,功德林大院连个围墙都没修,有人担心这些国军大官要跑路。 廖耀湘听说这话直摆手:"跑什么跑?我老廖这辈子最恨当逃兵。"后来大伙儿发现,这老头儿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就着煤油灯啃马列著作,硬是把《哥达纲领批判》背得滚瓜烂熟。 刘伯承元帅听说这事来了兴致,专门跑到功德林要听廖耀湘讲课。 刚开始老廖还抹不开面子,推说自己就是个败军之将。 刘帅当场就拍桌子:"胜败乃兵家常事,你那套丛林战法可是真本事!"就这么着,功德林的教室里多了个穿灰布棉袄的"教书先生",底下的学生都是解放军的高级将领。 等到特赦证书发下来那天,廖耀湘摸着崭新的蓝布工作服直发愣。 周总理在中南海跟他拉家常:"老廖啊,听说你在管理所写了二十万字笔记?"这话说得廖耀湘老脸通红。 总理接着给他派了个文史专员的活儿,说是要借他的脑子给后人留点干货。 要说这文史专员的工作,那可真是老廖的拿手戏。 他白天泡在档案馆里翻资料,晚上就在煤渣胡同的宿舍里写写画画。 有回资料员小王看见他桌上的稿纸,惊得舌头打结:"廖老,您这手钢笔字比印刷厂还工整!"老廖推推老花镜笑道:"当兵时候养成的毛病,作战地图上写错个字要出人命的。" 不过老廖也有犯愁的时候,有次审到抗战时期的材料,看到自己当年带着新六军打缅甸的段落,捏着钢笔的手直哆嗦。 资料室主任老张劝他:"要不这段您避避嫌?"廖耀湘脖子一梗:"该咋写就咋写,历史又不是大姑娘的绣花鞋!" 后来他交上去的十万字材料里,国军打得好的仗照实写,打得臭的也不藏着掖着。 日子久了,街坊四邻都知道煤渣胡同住着个"写书的老将军"。 居委会王大妈有回见老廖拎着菜篮子,凑上去打听:"您这么大干部还自己买菜啊?"廖耀湘乐呵呵地回:"我现在是拿工资的办事员,不兴搞特殊化。"其实他每月工资大半都寄给了老家亲戚,自己就留个饭钱。 要说老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赶上入党。 有回他拉着周总理秘书打听:"我这把年纪还能不能写申请书?"秘书劝他先养好身子骨,可谁想到六七年冬天那场肺炎来得这么急。 医院里,老廖抓着儿子的手念叨:"抽屉里那摞材料...得抓紧审完..."话没说完就咽了气。 时间转到2023年清明,长沙岳麓山脚下来了几辆中巴车。 廖耀湘的孙子带着台湾来的堂兄弟扫墓,碰巧遇上省档案馆的研究员。 听说老廖当年审过的资料已经数字化了,年轻人掏出手机就要扫码。 研究员指着墓前新换的花岗岩墓碑说:"你爷爷审校的《中国远征军战史》去年再版,现在军事学院还当教材用呢。" 这时候山道上传来导游的大喇叭声:"各位游客请看,这位廖耀湘将军可是被两岸都认可的抗日名将..."廖家后人相视一笑,往墓碑前放了束新鲜的黄菊花。 山风吹过,墓碑上"抗日名将"四个描红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信息来源: 人民网《盘点建国后被特赦的知名人物及去向》(2015年9月3日) 新华网《中国远征军史料数字化工程启动》(2021年7月12日) 中国军网《修订再版》(2022年11月5日) 湖南省档案馆官网《抗日名将廖耀湘文史资料捐赠仪式》(2023年4月1日)

0 阅读:0
海诚看趣事

海诚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