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一名解放军战士在执行任务时,发现一位老人突然倒地不起,疑似中毒,战士

秋水共长 2025-05-10 21:03:59

1972年,一名解放军战士在执行任务时,发现一位老人突然倒地不起,疑似中毒,战士立即施以援手,将老人送往医院抢救,事后这名战士却意外接到退伍通知,直到多年后,他才知道,当年救助的老人竟然是开国上将。 1972年盛夏,河南商丘某部队医院的走廊里传来急促脚步声。 24岁的战士赵保群背着昏迷不醒的老人冲进急诊室,军装后背被汗水浸透得能拧出水。 这个被他从鬼门关拽回来的老人,正是化名"张绪"的开国上将张爱萍。 谁也没想到,这段始于特殊时期的缘分,竟绵延了整整三十个春秋。 当时赵保群接到上级命令,负责监护一位"需要特别照顾"的老干部。 初见时,这位被称作"张绪"的老人虽身形消瘦,举手投足却透着儒雅气质。 有天赵保群站岗时崴了脚,走路直打晃。张老瞧见了,硬是撑着病体挪到值班室,用颤抖的手摇响电铃叫来护士。小战士捧着跌打药酒,心里像揣了个暖水袋。 要说最让赵保群吃惊的,还得数老人对粮食的珍惜。 有回护士要收走吃剩的半个馒头,张老急得直摆手:"使不得使不得,粒粒皆辛苦啊!"这话落在农村出身的赵保群耳朵里,就跟听见自家老父亲念叨似的。 打那天起,他给老人打饭总挑软和的,喂汤时总要吹凉了才递到嘴边。 那年头医疗条件差,张老常犯胃病。 有天半夜,赵保群查房时发现老人蜷成虾米状,床单上沾着呕吐物。 他二话不说背起人就往急诊室跑,一里多地的石子路跑得脚底板起泡。 等医生确诊是药物中毒时,赵保群才觉着后怕——要是晚来半刻钟,后果不堪设想。 谁知救人立功的战士,转眼接到退伍通知。 临别那天,张老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放,浑浊的眼里闪着泪光。 赵保群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是特殊年代的身不由己,临走前还惦记着给老人床头换了新暖壶。 回乡后的赵保群种过地、当过民兵,日子过得清苦却从没跟人提过这段往事。 直到1987年开春,村里来了辆挂着军牌的吉普车。 原来张爱萍将军夫妇苦寻十五年,终于打听到救命恩人的下落。老将军寄来的一百块钱汇款单,被赵保群转手捐给了村小学。用他的话说:"救人图的是心安,哪能拿这个换钱花?" 此后每逢春节,北京西城的将军府邸总要热闹一回。 赵保群带着自家腌的腊肉、晒的红薯干上门,张老总要亲自到院门口迎接。 两个相差四十岁的忘年交,常常在书房里一聊就是大半晌。将军爱听庄稼收成,战士爱听长征故事,倒真应了那句"有缘千里来相会"。 2003年7月5日,93岁的张爱萍将军与世长辞。接到噩耗那天,赵保群正在地里收麦子,镰刀"当啷"掉在地上,蹲在田埂上抹了半晌眼泪。 追悼会上,他对着遗像三鞠躬,从贴身口袋里摸出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二十年前将军送他的军装照,背面题着"患难见真情"五个遒劲大字。 要说这段情谊的延续,还得提到2016年深秋。 已经68岁的赵保群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商丘市"最美退役军人"颁奖典礼。站在聚光灯下的老战士,讲的还是三十四年前那个夏夜的故事。 有记者问他后不后悔当年选择,老爷子答得实在:"人要懂得将心比心,当时换了谁都会那么做。" 如今在商丘古城墙根下,常能看到位白发老人给孩子们讲传统故事。赵保群把将军送他的军功章捐给了地方纪念馆,自己留着那摞泛黄的书信当传家宝。 去年重阳节,他带着孙子去给张老扫墓,墓碑前摆着老家产的柿子。秋风掠过苍松翠柏,仿佛又听见那句带着川音的叮嘱:"保群啊,要把革命精神传下去..." 信息来源: 中国军网2016年12月5日《开国上将张爱萍与普通士兵的患难之交》 解放军报2016年10月23日《商丘市表彰"最美退役军人"赵保群》 河南日报2022年9月30日《古城墙下的红色故事讲述者》

0 阅读:1178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6

用户10xxx16

2
2025-05-11 11:23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0xxx08

用户10xxx08

2
2025-05-11 22:22

一人无私付出,一人真心感恩,都是难得的大好人!

秋水共长

秋水共长

秋水共长